最新新闻:

做不焦虑的父母,先了解5—8岁常见育儿误区,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时间:2020-09-13 14:16:21来源:楱调盼曼

这学期我带的毕业班,工作既繁忙又很有压力,同时,我家大宝刚上小学一年级,小宝开始上幼儿园,我这个妈妈教师既要面对工作压力,又面临接送自家孩子上下学、辅导作业、提高成绩等问题,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尤其看着一天天长大的两个孩子,在当前充满变数的大环境下,真不知道怎样教育,才能让他们有一个明朗的未来。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养育”出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具备自我调适能力,能够勇敢、从容、乐观地应对生活带来的所有挑战的孩子。父母能够传授给子女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跌倒”以后可以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

这本书以5——8岁孩子学习、交往、自我成长的18个教养误区为主线,帮助家长们识别育儿误区,远离不必要的焦虑,改善亲子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帮助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今天重点来分享5——8岁孩子父母常见的3个误区:想让孩子保持学术竞争力,就必须报更多的辅导班与兴趣班、科技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和孩子太小还不能干家务。

误区一、想让孩子保持学术竞争力,就必须报更多的辅导班与兴趣班。

周末和假期被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填充得满满当当,已经成了新时代青少年的标配。父母知道辅导班让孩子和自己都很忙很累,可是对于未来的忧虑,让很多人还是选择“宁愿现在苦点累点,给孩子的以后多点保障。”

但问题是孩子付出的代价,可不仅仅是现在苦点累点这么简单。丽莎·舒格曼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中梳理了孩子缺乏自由时间所导致的后果:

缺乏放松及自我疏解的机会,无法及时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对父母更加依赖,无法学会自立。

无法参与静态和相对独立的活动,比如阅读。

缺乏想象力,无法进行创意活动。

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过于满当,会阻碍孩子成长。

当然,兴趣班本身并无问题,因为感悟自身之外更广阔的世界本就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孩子也能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树立自尊自信等。

但父母要把握好度,懂得取舍,不要一味跟风。

不要担心自由玩耍是在浪费时间,会让孩子落后于其他争分夺秒上课外班的同学。因为研究指出:

孩子在放空的状态下,思维极度活跃且富有创造性、可以自主探索世界、形成独特的兴趣、沉浸在有助于激发幸福感的幻想游戏中、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理智地管理时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能力。

误区二:科技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现在高科技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一两岁的孩子都能无比娴熟地玩手机,我们常戏称手机为哄娃神器,有时不得不把孩子带到学校,却要去上课的情况下,把孩子和手机一起留在办公室,保证能45分钟不哭不闹不作妖。

可电子产品超强的吸引力也让父母发愁,不给手机就不吃饭、关掉电视就嚎啕大哭、软磨硬泡就要ipad等现象时有发生,既有害孩子健康,又影响学习。

有些父母一边担忧一边纵容,而另一些则采取强硬措施,干脆不让孩子碰任何电子产品。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和未来职场中通晓科技知识,熟练使用科技产品,并以此作为联系他人、联系社会的主要工具。

对于未来的大势所趋,一味靠堵,把孩子和一切高科技电子产品隔绝开来,既不可行,也不应该。

当然,也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更智慧的做法是,作为电子产品的提供者,父母有权、也有责任在孩子初次接触时,建立清晰的使用规则并加以监督。

包括使用时长、时段、观看的内容、联系的人群、注意事项等,都做出明确的要求。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就细节进行协商,考虑孩子的意见,但规则一旦制定下来,就要坚决执行。

误区三:孩子太小了,还不能干家务。

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家庭,孩子做家务的并不多。普遍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学业任务重,父母不想再让家务挤占孩子的时间,还有的妈妈比较能干,觉得孩子帮忙也干不好,还需要自己收拾残局,反而更浪费时间,不如不让他插手。

首先,做家务能为家庭出力,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一份子,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归属感是孩子愿意主动积极进取的基础。

而孩子一旦拥有了责任感,就会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学习。我见过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事事包办,不让孩子有任何自我负责的机会,却希望孩子在学习中能够主动自觉、有责任心,这是不科学的。

其次,孩子未来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必须具备必要的生活技能。这些能力并不是长到一定的年龄自然就能会的,需要通过常年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做家务正好是练习生活技能的好机会。

而且孩子掌握了这些技能,就会有一种胜任感和掌控感,自然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此外,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孩子能学会互相合作、帮助他人、一起努力工作的意义等,还能懂得换位思考,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付出,并锻炼孩子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能成为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在做事过程中,感受到的像被成人一样对待的认可和尊重,同样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通过做家务让孩子得到锻炼,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大家都恨不得倾尽所有都给孩子,但更多不一定就更好。我们总有一天要离开孩子,让孩子掌握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领,将来可以很好地地独立生活,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

就像丽莎·舒格曼在《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中所说的那样,学会放手,学会爱,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吧。

让孩子具备爱与被爱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自我管理、独立生活的能力、能够自信、从容、乐观地应对生活的挑战,享受自由、丰富、完满的人生,才是我们为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