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育儿路上想通这三点,你就已经赢过90%的父母

时间:2020-11-02 20:16:13来源:教育百科

作者:北方有佳

来源:小十点(ID:sdikid)

45岁的刘先生上了微博热搜。

刘先生你或许不认识,但上热搜的事却隐含着中国千万家长的血泪:

因辅导孩子做作业而被气出心梗。

每天无数家庭在上演“作业大战”,然而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在咆哮与哭喊中,不是家长被逼疯,就是孩子要崩溃,“两败俱伤”的结局让亲子关系危机四伏。

更让家长害怕的是,就算自己和孩子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发现孩子确实没天分、学不会、考不好。

不敢想,好绝望,可是怎么办?

1

此时不好,未必以后不好

据说大多中国家长有一条分水岭:孩子上学前和上学后。

上学前,孩子蹒跚学步,你扶着他的小手不厌其烦地陪他在原地走了一遍又一遍,鼓励他不要怕,慢慢来。

那时的你不急,也不会焦虑,因为心中知道,孩子早晚都会走路。

所以面对他独自踏出的每一个小脚印,只有满心的欢喜和感动。

上学后,孩子读书写字,你握着他的小手怒火中烧:

“这么简单的题怎么错了?这道做过的题怎么错了?作业错成这样,考试能不能考好?”

此时的你着急,深感失望挫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

你催他、吼他、拉他,责备他,他也流着汗喘着粗气,却还是慢慢往前爬。

不是上学变笨了孩子,也不是成绩变坏了父母,而是在这个不是你追就是我赶的加速社会里,我们越来越等不及。

试图放慢步调的每一秒前,又总会因为焦虑而后悔,怕自己慢了一步,就晚了孩子一生。

可是每个人的天赋秉性是不同的,冯梦龙说:

人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成,晚达者未必不成。

林清玄小时候成绩很差,别说拔得头筹,60分都对他遥不可及。

他将试卷拿给爸爸看,爸爸没打没骂,反而哈哈大笑: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

他心想,坏了,因为爸爸是个农民,而他立志当作家。

为了自己的梦想,林清玄愈加发奋起来。

由于底子太差,第一年考大学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他努力奋斗到第三年,终于考上了。

后来,他成了台湾著名的作家,回想起儿时父亲的笑声,突然明白了,父亲对他的教育就像种地。

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里种西瓜、哈密瓜,烂泥地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熟成的时间也不同。

世界理应拥有四季,去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份自有答案。

你看,此时的不好不代表以后的不好,慢下来也不是让你停下来。

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该来的,都会来。

孩子成绩要一点一点提高,人生路也要一步一步走。

家长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过早以一时结果定未来成败,只是荒废了一个人的四季。

请等等那个走得很慢的孩子,因为只要他不曾止步,就有希望,他走得慢一点,也请你站在他身边陪伴他。

2

成绩不好,不等于孩子不好

父母如此重视成绩,只因为孩子读书后,评价成功的小孩和成功的父母,标准只有一个:

成绩好不好。

一样的标准下,可能只能催生一样的教育方法。

台湾作家吴晓乐在观察了无数个被教育所困的家庭后,说:

一样的教育方法,可能打造出一个世俗眼中的成功模范,也可能将一个小孩的天赋摧残殆尽,只是后者的情形没人关心,我们不喜欢失败的例子,只想倾听教育神话。

教育神话,考试学霸,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

我有个朋友孩子才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变成了个“怨妇”。

内容十有八九是孩子考试没考好,又辜负了她的培养、她的付出、她的良苦用心和青春年华。

可是今年她突然变了,很少再提孩子的考试分数。

是孩子突然开窍了,成绩不用操心了?

“那倒不是,”朋友坦然自若,“成绩慢慢学呗,但我觉得我儿子挺棒的。”

原来疫情期间,她居家办公了一段时间,这是自产假过后,她在家陪孩子最长的时间,也让她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儿子。

有一天晚上,儿子看见她在做面膜,突然说:

“妈妈,我不想让你做面膜,我想让你变老。”

朋友正想发火,儿子突然抱着她说:

“妈妈你老了我就长大了,长大了就可以照顾你了。”

那一刻,朋友突然觉得眼前有星光,她分不清感动的泪光还是儿子的善良孝顺闪闪发光。

调整了看娃的方式,朋友还渐渐发现儿子还爱运动,有好奇心,吃饭不挑食,是个

乐天派等成绩之外的性格、兴趣、优点。

这些明明都那么重要,却是朋友之前很少越过成绩单看见的地方。

原来上天发给我们的孩子,早在暗中标注好他的光芒,就看父母能不能发现,懂不懂欣赏。

请别因成绩差就把他看成“坏”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只是教育的附加值。

而脱离分数后孩子以什么品质和能力在社会上生活,才是父母更应该关注的,也是对他成长最重要的。

3

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是来报恩的

应试教育总让家长们觉得好成绩决定的人生,可能是最繁花似锦的人生之路,但未必拥有最幸福的人生结局。

前段时间,一位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率先为所有成绩不好的“学渣”正名: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

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宽慰被孩子作业气出心梗的刘先生,但却提醒着天下所有的父母:

不要苛责你身边那个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他们虽然没有用成绩报家长一时的辛劳,或许是用余生要报父母一世的恩情。

也许你的孩子成绩差,以后不会有大出息,但却因无法走远,常伴你的左右,对你端茶倒水,嘘寒问暖。

不像那个成绩好的孩子,日后成了高精尖的“国家栋梁”,宿命可能只有远方,生活恐怕只剩匆忙,与父母的缘分只是路过。

待那时,失落难过的不只有父母,也有身不由己的子女。

国学大师季羡林,人生走到望九之年,仍无法释怀心中永久的悔: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年少四方求学,心想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立即迎养母亲。

然而没有等到毕业,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

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可是母亲生前也未必不后悔,她多少次眺望远方,盼着儿子归乡: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

这种遗憾莫不是教育的矛盾之处,父母们总是期待着孩子有大出息。

可是当孩子真的为前程而去,又怎忍心让他放弃前程,把他拉回自己的身边陪伴?

请别再苛责那个来报恩的孩子。

就算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考试厉害,但是没关系,咱们踏实本分,健康善良,一家人温暖相伴,就度过平凡又幸福的一生。

谁能说这不是另一种人生的成功?

4

还记得每个初为父母的人都会说,在孩子要出生那一刻,内心只祈祷着孩子健康平安,一家人幸福相伴,别无所求。

可是当孩子长到一岁、两岁、三岁,期待跟目标就越来越多,反而把最初的愿望忘记了,也抛弃了。

打着骂着盼着孩子取得了成绩,实现了目标,孩子也仿佛抛弃了他们——

那个从小被夸赞的“别人家的孩子”,终归成为了别人的。

愿那些还在焦虑的父母,请别再苛责那些成绩差的孩子。

他或许只是走得慢一点,他或许闪光之处永远不在学习上,但他或许就是上天赐给你那个来报恩的孩子。

智慧的父母,争取该争取的,放下该放下的,扔下心中的负重和执念,尊重世间所有的路。

如此,才会发现孩子和自己余生另一种幸福的可能。

作者:北方有佳。来源简介:本文来源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集结专家及辣妈,让带娃变得轻松好玩。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