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司马缸说|广雅中学挖出“老宝贝”,蹭热点挖挖这门老学问

时间:2020-10-17 18:16:48来源: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钟传芳

近日,广雅中学在街坊们的热议中“出圈”了。原因嘛,则是挖出了不少老祖宗留下的“宝贝”。

东汉动物陶器

就问一句:萌不萌???

这些年,校园内发现古代遗存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引来众多吃瓜群众热议。但玩笑归玩笑,就其学术意义而言,考古学可是一门非常严肃的学科。

不仅严肃,而且深奥。在学渣小缸看来,考古所需的知识储备、见地判断远非一般专业可比。它还是体力活,风吹日晒守在田间地头,单是想想便觉得脚软。

当然,考古学也并非想象中那般高不可攀,找准了姿势,咱们还是能一窥奥妙。本期即以此为题,尝试揭开考古的一部分神秘面纱吧!

古代怎么玩“考古”?

在老祖宗那会儿,考古在日常中可谓罕见。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多为俗事所困,不是忙着耕田播种,就是忙着繁衍生娃,不时还得响应号召上阵杀敌,实在没啥闲情逸致去挖掘研究更古的人与事。

有闲有钱有兴趣去研究者,主要以古代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新华社

这门学问,被称为金石学,乃是文物考古鉴赏中最常用的学问之一。据研究,金石学可上溯至先秦,正式形成于宋朝,清朝发展到鼎盛。

简单来说,金石学一定程度上对文献较为依赖,而考古学在此基础上,又兼受西方学术的影响,十分重视田野挖掘等。二者有传承,也存在差异。

参观者在河南安阳博物馆观看妇好墓出土文物。新华社发

来自“金石班”的两位学霸

听到这里,隔壁金石班的欧阳修估计要闹腾了。从未搞过田野挖掘的他,很有可能会举手表示:俺玩下古董,还得亲自下地去刨?奇哉怪也~~

一生脾气又倔又火爆的欧阳修,确实有这样扛着铁锹直奔田间的劲头。

欧阳修画像。视觉中国

欧阳童鞋虽然仕途不爽、一生多舛,但挣脱了世俗干扰的他,可谓放飞了自我。他在琅琊山的醉翁亭办公,下班后的业余爱好,多是与大伙一块爬山、野宴、席地而睡。

他抽空撰写了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集古录跋尾》,据称其所收集的器物内容十分丰富,上自周穆王,下至隋唐五代。

著书立作之余,欧阳童鞋还不忘提携后继,启迪启迪学生苏轼,让后者也走上了金石“剁手”之路。

只见苏轼在《仇池笔记》中“古镜”条目记载:

元丰中,余自齐安过古黄州,获一镜。其背铭云:“汉有善铜出白阳,取为镜,清而明,左龙右虎俌之。”其字如菽大,篆款甚精妙。白阳,疑白水之阳也。其铜黑色如漆,照人微小。古镜皆然,此道家聚形之法也。

苏轼雕像。视觉中国

宋代的金石学,又被称为“欧赵之学”。欧阳修所著《集古录》、赵明诚所著《金石录》即为早期的著述,开启了以后的相关研究。

说到赵明诚,就是李清照的老公。据说,他每得书画鼎彝(注:彝是古代盛酒的器具),就和妻子研究整理。经过20多年的寻求,他收辑了金石刻词2000卷,据此逐件鉴别考订,最终写成《金石录》30卷。

想象一下,小夫妻把玩着四处收藏来的奇珍异宝,偶又对酌吟诗,也是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了。

赵明诚执迷于收藏,直至痴狂,他47岁病重弥留之际,想到的不是妻子的余生安排,而是冒出这么一句话:

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也。

李清照始终没有忘记丈夫的重托,在颠沛流离中一直精心守护这些珍宝。夫亡六载,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当时她已改嫁,结果遇人不淑,财产不是失于战火,就是遭贼遇盗,余者寥寥。伤心之余,这位女才子才写下了这篇后序。

李清照画像。视觉中国

考古,离普通人有多远?

在古代,金石学是有钱有闲者把玩的高阶学问;但在今天,考古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

在考古学研究者的眼中,每一个重大的新发现,多是对旧知识体系的冲击和颠覆。对普通人而言,考古可能意味着神秘与玄妙的力量。但这些历史遗存,可能就潜藏在我们身边。事实上,考古,离普通人并不遥远。普通人可能深度介入而不自知。譬如考古史上这个经典案例——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视觉中国

1974年3月,西安东侧的临潼县西杨村,为了将村子西南边的旱地变成水浇田,时任生产队打井队队长的杨志发,和村民杨彦信等人来到村南柿树林,准备打井取水。

那是一片荒僻的土岗,碎石遍野、荒草蔓生,阴森森的氛围。当杨志发一行挖到1米深时,他们发现镢下的黄土有异,竟呈现出火烧状的焦黄色。

待到第三天时,井已有2米多深。当时,杨志发和杨彦信正在井下,刨着刨着,土中瓦罐一样的东西,慢慢露出完好的人身,但却没有头!

这眼前一幕让俩人惊呆,自以为遇到了口耳相传的“地里鬼”。

但杨志发毕竟见过世面,很快镇定下来。他从土中刨出一颗陶质头像,然后又刨出了几枚生锈的铜箭头等物。

杨志发将这些东西收了起来,预备拿来换点烟钱。二人合计着要将这尊“地里鬼”抱到外面。无奈这家伙太沉,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砸碎了这怪物,用工具把碎片运了出去……

兵马俑。视觉中国

就是这样,两位农民拿着镢头,居然揭开了一个埋藏地下长达2000多年的古代宝库。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亦得以重现人们的眼前。

现如今,历史文化遗存的发掘已不鲜见,甚至时常出没在我们身边。除了广雅中学,同在广州的中山大学,2019年由于挖出数座古墓而“喜提”热搜。同年,清华大学也因95座古墓上了头条。

更“高能”的要数西安。据媒体报道,西安邮电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曾成为古代遗存新闻的主角。其中,要说古墓分布之密集,西安邮电大学那多达600多座古墓,囊括东周到唐代时期,可以说是西安高校里的“多数派”。

北京大学官方微博截图

而就在今年高考,全省排名第四的湖南女孩钟芳荣,选择就读北大考古,一跃而成“考古界团宠”,更让人感慨:

别说什么钱不钱途的,笃定自己所爱,那才是最美的诗与远方。

当我们一路狂奔,别忘了来时的路。不断重现在身边的历史遗存,大概也会想向世人述说这样的道理吧。(来自学渣小缸的心灵鸡汤)

参考资料:

1、蒙俊怡、曹军华,《“世界第八奇迹”记下他的名字——记秦兵马俑发现者之一、退伍军人杨志发》

2、王笑寒,《手拿“洛阳铲”,还会搞“鉴定”:学考古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肖宇,《20世纪上半叶知识界对考古学与金石学关系的认识》

4、柯立,《听说清华大学也加入“古墓派” 清华学霸们很好奇 西安学子表示“见怪不怪”》,长江日报

5、周洁,《当我学考古时,我究竟在做什么?》,新民周刊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