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发现孩子这几种“节俭”行为,妈妈要重视,不改正将来可能很平庸

时间:2020-10-22 18:16:21来源:弄个中分萌死哥眼泪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的父母是在困难的年代走出来的,珍惜物资不知不觉成了每个人的习惯。

教育孩子学会节俭自然也是作为父母的必修课,但是总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把节俭错误定义,节俭的意义也“变了味”。

父母美其名曰:节俭,实则是贪小便宜钻空子

晓燕家里条件一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以勤劳节俭为主,晓燕也很自豪,墙上不是都贴“节约是美德”吗,这么教育孩子肯定没错。

于是晓燕的孩子就形成了许多“节俭”的习惯:超市免费试吃连吃带拿,饭店提供的免费糖果经常抓一把到兜里。

晓燕带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菜都没上齐孩子就开始吃,到别人家随便翻东西吃吃喝喝。对于这种行为,晓燕竟然鼓励,认为“这些东西不吃浪费,孩子是节俭。”

孩子的种种行为,在无意间给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影响,这种父母美其名曰的节俭,其实就是贪小便宜。

孩子这几种“节俭”行为,妈妈要重视,不改正将来可能很平庸

1)贪小便宜行为

① 去别人家做客,主人拿出零食水果招呼孩子随便吃,孩子就不客气的两手拿满,甚至放到自己的兜里。

② 在逛超市的时候,孩子看到散装的零食,自己随手就拿一个吃了起来,妈妈在一边看见了也不制止。

2)钻空子行为

去游乐园,身高不到一米二半价,孩子自然的站到了半价那个队伍排队。坐公交车有些孩子为了省下一块钱买零食,竟然主动逃票。

买东西自己回家用完了之后,发现自己不需要了,就回到超市退货。这些行为严重了来说就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3)变相偷东西

买东西的时候,只付了一部分东西的钱,自己又偷偷拿了一些不付钱的东西走,这种“省钱”的节俭,不就是偷东西吗!

还有当孩子去别人家做客,看见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觉得喜欢,不跟家长打招呼擅自拿回家,这也是“不问自取”的偷窃行为。

这些常见的孩子贪小便宜行为,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不是节俭,这是人品和道德的败坏。

正确的传统美德该如何培养

1)全家一起进行光盘行动

央视新闻报道: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

从会说话起,我们学的第一首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落在田地里一滴滴辛苦的汗水转化成我们的食物,我们要带着珍惜食用。

家长在孩子面前每天都是“光盘行动”,孩子自然也有样学样,把食物吃光光。

2)爱物惜物

对自己的东西要珍惜,不要破坏。告诉孩子钱财来之不易,每样东西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告诉孩子,珍惜物品就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家长可以拿孩子亲手做的一些小手工举例子:“如果我把这个东西摔坏了你会伤心吗?你也要珍惜别人制作的东西哦。”

扩展阅读:节俭和吝啬,不是一回事

节俭教育自然是好,但是过度节俭的教育会让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变小。

有些家长会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没有钱给孩子多余的钱买玩具,就会对孩子“哭穷”。

长久以来,孩子对父母也会存有一种过度的“体谅和愧疚”感,孩子会越来越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变得自卑。

家长在提出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不要要求回报,也不要可以突出自己的辛苦,这种“哭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