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老旧房子都是宝贝 古色古香大南坡用乡愁发展旅游

时间:2020-09-28 18:16:47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大南坡,一个245户960口人的小村子,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61人,是河南省级深度贫困村。一年前,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还是个鲜为人知的村子。近日,随着村大队的改造、村里的供销社再次开启,村民李水清家的分心木、杜春华家的核桃等农产品,在村里有了售卖平台,不少人走进了这个地处修武县西村乡东北部浅山区南坡上的村子。大南坡地处太行山区,距离修武县城有20多公里,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怎样从没落重新走出一条复兴之路呢?2016年,修武开始探索“县域美学”,在不断聚合当地历史与文化资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计划应运而生。

大南坡村民的农产品有了出路。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大南坡艺术团重生

作为网红明月村的操盘手,陈奇团队在大南坡开启了为期一年的社区营造,结合当地乡土特色,成立了村民环保队、少儿武术队,重组大南坡艺术团,组织儿童暑期美学兴趣班,为孩子们带来话剧等课程。同时,还举办童趣之夜展演和南坡讲堂,将大南坡激活成一个有活力的“乡村新社区”。

9月24日晚上,大南坡村的几个村民刚吃完晚饭,就忙着拿着小板凳来到原大队的戏台下占位置,坐等久别了40多年的怀梆戏再次上演。戏台子后,村里的老艺人正在勾脸换装,准备着一场怀庆府味十足的戏曲表演。

赵小景是村里的怀梆戏老艺人,十几岁就学会了唱戏,没想到多年后,腔调和动作还能信手拈来。赵小景告诉记者,怀梆戏区别于其他戏种,这是怀庆府八县的地方戏,道白、念白、唱腔都体现了怀庆府这一带的地气,“从清末怀梆戏发起,经过几起几落后,如今还能唱起来实在不容易”。

怀梆戏老艺人赵小景。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以前的大南坡村有不少村民会唱怀梆戏、扭大秧歌,1996年时,村民曾在老大队里表演秧歌,之后就再也没演过。今年4月,村民开始把秧歌队重新组建起来,他们在老大队院里排练,5月23日,进行了第一场秧歌演出。时隔40多年后,村民们今年也重新开始唱起了怀梆戏。

赵小景告诉记者,目前,大南坡村约有30人唱怀梆戏,加上秧歌和舞蹈,全村的艺术团有50人。不过,现在孩子们都外出上学了,年轻人外出上班,村里只有40-70岁的中老年人还会唱怀梆戏。

5套民宿即将投入运营

上世纪70年代,因煤炭开采,大南坡经济高速发展,当时整个村子很富裕。后来,煤炭开采完后经济迅速滑落,大南坡逐渐成为贫困村。

现在的大南坡村里,还零星散布着一些老房子,青砖灰瓦门窗凋敝,这些房子大都没有人居住。从事乡村民宿多年的陈长春说,“我看这些老旧房子都是宝贝”。

大南坡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他们所有传统保留得没有刻意之处,面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人们会自然放松下来,不禁想起自己的老家。大南坡的风轻云淡,是每个喜欢乡村的人真正追求的东西,陈长春说,“这也是为什么一眼就看中大南坡做民宿的原因”。

新京报记者在走访时,碰到出门的村民,还被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一句简单的“去家里玩”就能感受到大南坡人的热情。老式民房井然有序,院子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村里除了原本保留下来的老旧房屋,还有几处正在翻修的院子,也是即将投入运营的民宿,既有当地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也有村民自建的院子,这些房屋通过设计师的设计,在保留原来房屋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

老旧房屋正在进行升级改造。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陈长春告诉记者,目前,大南坡建设了五套民宿,预计将在11月投入运营。因地处坡上,村里还有许多农田景观,将以此为优势,设置观景台、构建多功能会议中心、改建老剧场,后续引进企业到此开会团建。此外,陈长春还透露,大南坡村未来还会有小酒馆、亲子手工坊甚至精品酒店,晚上人们可以在这里露天席地把酒言欢,白天孩子们可以动手参与农耕活动。

“我们坚持不大拆大建,只是修旧如旧,这是老房子改造成新房子的一个变化过程,尽可能发挥原住民的力量。”陈长春说,从一个院子开始改变乡村,逐渐变成小时候梦想中的那个样子。

村民迷上捡垃圾

走在大南坡,顺着村中心的坡路向上走,可以看到两旁的农房边上有花草,墙头有长出来的山楂和柿子,街道干净整洁没有垃圾。而在六个月前,大南坡的道路边、树林里,还是随处可见垃圾。

村里的山楂树。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大南坡,传统村落格局和自然美吸引人,而散落在林间和路边的垃圾十分‘碍眼’。村庄振兴当务之急是要清理垃圾、治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致力于乡村事业多年的陈奇,担任大南坡乡村营造顾问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起了捡垃圾号召。

为了让捡垃圾这件事坚持下去,陈奇团队在村里组建了“美丽南坡环保队”,每周日到周五下午4点集合村民,组织清理垃圾30-40分钟。参与捡垃圾的村民可获得积分,累计参与十次以上,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与此同时,在乡镇、人社局和文旅投公司的支持下,在大南坡村捡垃圾这件小事,还有了活动基金,可以定期给村民做培训,讲明清理垃圾、维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

从3月底开始,乡亲们自己动手,到5月底时,村里清理出十几吨垃圾。“以前俺村也是垃圾遍地,现在不但垃圾没了,环境好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更强了,俺大南坡‘迷’上捡垃圾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南坡村委委员赵小连说。

供销社开张农货上架

9月25日,位于大南坡村老供销社的“碧山工销社”正式试营业,这是基于专业团队重新打造的。2019年8月,在乡村复兴论坛主席罗德胤的介绍下,策展人、乡村建设者左靖及团队进驻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开始以修武县域为单位,展开调研和委托创作。

村民的农产品有了售卖平台。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碧山工销社是大南坡乡村振兴的核心空间之一,建筑面积160余平方米,展示和销售焦作地方风物及“长效设计”产品,也给村民们的农产品提供了一个销售平台。同期,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也正式落地修武县大南坡村。

下午1点多,村民康大婶吃完午饭抽空摘柿子,“女儿难得回家一趟,走之前带点柿子给婆婆”。康大婶用一根长长的竹竿,顶头劈开一截,做成好用的摘柿子工具,对着挂柿子的枝头,夹好,咔嚓一掰,两三个柿子就摘下来了。

康大婶抽空摘柿子。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康大婶住在大南坡北部,在家门口的空地上,长了一片柿子树,一到秋天就结出大大小小的柿子,红彤彤挂满枝头。“等到了冬天,这柿子树可更美。”康大婶说,柿子树每年都结果,但摘柿子的人越来越少了,没有人吃的时候就不摘了,留在了树上怪可惜。

十多分钟,康大婶就摘了大半桶柿子。康大婶告诉记者,最近自己加入了村里的秧歌队,下午还要忙着换装彩排准备演出。

趁着村里开会,有的村民摘了柿子还会拿到大队前的广场上卖,手提篮摆在地上就是一个个小摊位,自家酿的葡萄酒、手工刺绣的鞋垫和虎头鞋、采摘晾晒好的花椒、独家配方的辣椒酱等,还有现摘的山楂和石榴。

周边村民想开农庄

近日,在大南坡村举行的全国性乡村复兴盛会,让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对于当地村民也是不可错过的热闹,村民们汇集在大队,看热闹,买农货。

村民高换枝家住大东村,距离大南坡有3里地,听说大南坡村要开会,一大早便带着1岁半的外孙女过来了。高换枝今年53岁,在村里养了7000多只鸡,还种了十多亩地,儿女都在焦作上班。夫妻俩平时除了做农活收鸡蛋,还帮着女儿带孩子。

看到大南坡如今搞起了文化和旅游,高换枝告诉记者,养殖和种植收入相对较低,之前就和女儿商量过,如果村里旅游发展得好,一家人也考虑做个庄园。高换枝很看好大南坡的发展,“村里旅游搞起来,村民们多少会受点益,最起码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只要有投入就会比原来好。”

如今的大南坡,正在探索一条立足本乡本土的复兴之路。从一间小小的院子,到整个乡村新社区的打造,依托修武县域美学的发展,将艺术元素不断引入带来新的变化,古色古香的大南坡逐渐有了新生机。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危卓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