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7岁前只种田不写字,郑希怡育儿观引争议:“放养”行得通吗?

时间:2020-12-17 14:16:08来源:菈妈亲子

“我女儿7岁之前都不学写字……我不会给她安排很多补习班。”

近日,郑希怡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分享自己的“放养”育儿观,引起了网友巨大的争议。

她提到,因为自己小时候上过各种兴趣班,生活得一点也不快乐。所以,生完女儿之后,本着尊重女儿的天性,对孩子进行“放养”。不需要学习,每天种种田、种种菜就好了。

一旁的田亮显然不同意他的观点,说自己是在孩子出生之后,才意识到上补习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还是需要随大流,否则没法承受因为放养,导致孩子什么都不会所带来的后果。

郑希怡却一脸困惑:“为什么要跟别人比?别人会什么不重要,你不需要跟别人比。”

到底该不该“放养”?

这一次,大多数网友都站在了田亮这一边。

有网友表示:“人家的放养是有退路的,普通人还是好好学习比较靠谱。”

其实,像郑希怡这样,能顶得住压力坚持放养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的,其中不乏很多明星富豪。

比如前一阵子,应采儿就表示,对儿子规划的是名校路线,目标是清华、北大和耶鲁。

而明星们的孩子,也是一个比一个优秀:

森碟,小小年纪,第一次参加世界级的比赛,就荣获了两枚铜牌;

多多7岁就用英语写剧本、8岁翻译了3本英语小说、10岁的时候为《小王子》等动画配音;第一次正式钢琴比赛,就拿了五个一等奖。绘画、话剧样样拿得出手……

无底线的放养?不存在的。越是高知家庭,越是希望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一边是“精英式”教育,一边是“放养”,普通家庭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01、不要用极端的方式育儿

无底线的放养,更像是在用孩子的未来试错;而过分“鸡娃”除了给孩子施压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处。

我不赞同孩子7岁之前什么都不学,甚至连正确的握笔姿势都掌握不好,但同样也不会陷在极端焦虑中,逼孩子学这个学那个。

《亲爱的小课桌》中,徐敬凯的妈妈就表示,自己的育儿观念是“没有快乐的童年”。

她给7岁孩子布置的寒假作业,多达376张试卷,其中包括270份考卷+7本大题+50页自己打印的卷子……

学习上的不断施压,让徐敬凯一点都不自信:

不是自己拿手的项目,绝对不会轻易尝试;不敢融入其他小朋友的圈子,大家都表演节目了,只有他迟迟不敢迈出去;当别人表扬他的时候,他却表示:“妈妈说我不够好”。

当父母只在意成绩,不注重孩子内心的时候,孩子就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东西,变得压抑和脆弱。

02、没有孩子天生爱学习,自律也需要培养

海清的儿子蛋妞,是让无数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8岁就能全英文写作;

10岁时的画,能够让人出价三万;

在洛杉矶游泳大赛中,拿到了自由泳、仰泳、蛙泳三块金牌……

蛋妞的自律,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无论海清如何邀请他一起玩一会儿,他都会回答自己很忙,忙着写作业、忙着写小说。

羡慕吗?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蛋妞这样的自律。对于低龄孩子来说,他们玩心太重,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意识,所以需要父母帮忙规划和监督。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对于孩子来说,自律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让他们能够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克制自己的冲动。

现在的自律,才能换来以后更大的自由。

03、不要忽略孩子的需求

或许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是“这都是为你好”。

“为你好”的理由很好听,但它的背后,其实藏着父母深深的控制欲。

电影《泰囧》,讲述了伊万和母亲,因为意外,不得不在一起度过六天六夜的火车之旅。

在火车上,母亲的爱无处不在,比如随时随地往伊万嘴里塞东西:绿豆水,红豆水,薏米水;苹果、圣女果、鸡蛋;比如控制他吃肉、督促他排泄……

这让伊万烦恼不已,甚至偷偷地把小番茄都扔出了窗外。

当矛盾不断升级的时候,母亲忍不住泪流满面:“妈妈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你好。”而儿子的话,却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在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的儿子,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难道你没有发现,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儿子吗?”

父母的爱再多、为孩子规划得再好,如果这一切不是孩子需要的,又有什么用呢?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所以在为孩子好的时候,不妨问一问孩子是否真的需要。

“精英式”教育,不是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放养”也不是一味地放纵。

因为:放纵,教不会孩子坚持和努力;而过多的压力和控制,无法让孩子真正体会尊重和快乐。

不盲目听信“放养教育”,也不盲目焦虑,才能成就优秀、有个性的孩子。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