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裸奔”的早教机构

时间:4975-09-30 16:01:42来源:大连晚报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

  如果不是发生跑路、退款难、虐童等问题,这帮宝宝们的父母可能永远不会知道,那些开门迎客的早教机构竟一直在“裸奔”。

  “源自欧美”“让宝宝受益一生”“送给宝宝特殊意义的出生礼”……从乡镇到城市,从街边到商场,早教机构的广告语直击父母心。如今,直戳父母心……

  跑路的机构和问题师资

  一则通告让北京巧虎KIDS大红门银泰中心家长群炸了锅。8月10日,一则称公司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破产申请的通告出现在群里,落款为“北京思凯文科技有限公司,8月5日”。“好突然”“你还说下周三开课呢嘛”“这个通知不是今天发的,也没有人和我们说一下”……随后,不少家长反映遭遇退款难,对方给出的退款标准不合理。

  此类事件近几年来频频见诸报端。早教机构跑路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不仅仅是钱财损失与学习计划打乱。消费者要想通过诉讼拿回预付课时费,其实并不容易。联系不到跑路的机构负责人,为了维权,消费者只能诉诸法律途径。即便胜诉,机构已经人去楼空,判决难以执行,课时费仍然拿不回来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消费者付出了大量精力的维权行动很可能白费功夫。维权成本高,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为吸引家长报名交钱,很多培训机构会对授课人员的简历进行包装。据消费者反映,一款名为“母婴护理”的早教培训课程中,授课教师共有6个头衔,而真正是职业资格证书并有据可查的,只有三级健康管理师一项。而有的机构对授课教师的资格没有硬性要求,接受公司培训后即能上岗,甚至连机构都没有教育资源和正规的招生规章。

  记者采访还发现,不少早教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资质不一,且更换频繁,对于其更深背景,家长更是无从知晓。

  兰州一位早教英语培训机构知情人表示,市场上真正持有工作签证的外教很少,大部分是持旅游签证且此前从未从事过教学工作。一位家长则反映,自己最初带孩子试听,讲课的是位来自加拿大的外教,但很快就离开了。之后外教换得特别勤,一年换了4位。机构负责人解释说,是外教的签证到期了。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早教英语不仅涉及英语培训,而且涉及早教内容,早教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师还应持有幼师资格证书,但大部分此类从业者什么证书都没有,很难保证教师都具备专业的从业素质。

  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中国早教行业急剧扩大,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000亿元。

  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2017年发布的《上海幼儿早期教育(0-6岁)状况调查》显示,近四成孩子3岁前已开始上课,近六成0-6岁孩子已参加各类培训,其中4-6岁上早教比例已超七成。

  “身边很多孩子上了早教班”,成为家长们选择早教机构的共同原因。

  作为二胎妈妈,李婷先后将两个孩子送进不同的早教机构。直到今年5月,因早教机构老师看护不周,二娃摔倒致额头受伤,她才意识到,也许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李婷还记得,那天赶到医院时,孩子的伤口已缝合。她没想到,3岁的孩子早上健健康康地进了早教机构,下午再见时,额头竟多出一块缝了10针、约5厘米长的伤疤。

  让她更加气愤的,是涉事早教机构拒绝承担后续治疗费用的态度。

  “伤口愈合后几个月内,学校不再与我们联系,未上课部分学费也没有退还……”在向有关部门投诉时,李婷写道。

  当地市场监管局及派出所介入调解。“最终和解了”,关于调解内容,她表示不便透露。

  李婷告诉记者,两个孩子上的早教机构类型不同,但基本都是唱歌、跳舞、手工类的课程。

  “老大上的亲子课。到了二娃,我没时间了,又担心老人教的东西太单一,想让孩子多跟人交流,融入集体,也为幼儿园打基础,所以选了全托班。”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主要分为综合性和以某一专项课程为主两种类型。前者课程多样,涉及语言、音乐、科技、艺术等多学科,后者常见的有英语早教、水育早教等。

  费用方面,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节60分钟的早教课,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李婷2015年给孩子报班时,2万元买了300节课;2019年,赵昕购买50节课花了1万余元。

  “孩子多大可以上早教课?”

  “越早越好”,记者走访一家连锁的国际早教机构时,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0-3岁是孩子大脑开发的黄金期,也是最佳教育时间,“这个时候的孩子就是白纸,吸收最快,错过了就要花费很多精力。”

  该机构官网介绍,6周-6个月的孩子可选择阶段一课程,包含婴儿运动、歌曲、舞蹈,以及各种适合婴儿的骑乘和秋千游戏。

  另一家水育早教机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孩子的脐带长好就可以上课,但真正学游泳得从4岁开始,“太小的话,老师说什么,也没有办法理解。”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专家告诉记者,日常所说“早教”(早期教育)中的“早期”大多指母亲怀孕到婴儿3岁之间。国际上,“早期教育”更多用“儿童发展”的概念,儿童早期从生活和交往中学习,并不适合进行具有正规教育性质的活动。

  “这一时期主要是为孩子身心健康打基础,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该教育专家说,“早教机构大多是短时的儿童教育或亲子活动‘课’,达到一定水准的早教或能成为家庭教养的补充,但远不能替代家庭育儿的作用。”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持相同观点。他表示,孩子早期教育最关键在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分享,形成规则意识等。

  “几不管”的空白地带

  调查中,记者发现,早教机构多以教育咨询、文化或科技等公司名义登记注册,获得营业执照后,开展早教业务。而大多数家长选择早教机构时,关注的是品牌及环境,很少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资质。

  为孩子选择早教机构前,李婷仅浏览了硬件和环境,“也接触了老师,了解一下(他们的)素质,没想过查看资质。”

  直到孩子受伤后,李婷才对机构及老师的资质产生怀疑。她查询该中心营业执照后发现,其经营范围为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不具备办早教、全托班资质。”

  此外,她还表示,查阅相关政策后发现,当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早教机构的准入门槛,“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

  记者调查发现,工商部门无法对此类机构的办学标准、师资准入、监督考核做出客观评价。而教育部门只审批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并不负责早教机构审批。而教育部门没有相关审批权,更是没有权限进行管理。此外,辽宁省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早教机构的审批和监管在法律上还是空白,试点结果尚未转化为法规。最终,导致此行业陷入“几不管”的空白地带。

  本版文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澎湃新闻、《河南日报》

  纵深

  婴幼儿

  到底需要

  怎样的

  “教育”?

  “事实上,儿童早期应该是保育与教育结合,更侧重保,而不是教。”储朝晖说。

  “其实,孩子早期发展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早期的喂养、照料,亲子互动方式、家庭关系对孩子未来有长远影响。”前述教育专家表示,父母与其花高价送孩子上早教课,不如自己多陪孩子游戏、阅读、聊天和做家务等,与孩子建立起积极正向的情感互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及善观察、爱思考、善表达的学习品质。

  对于早教行业乱象,储朝晖认为,当前可能无法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有效约束,政府需调动足够资源落实托育服务政策,“托育做好了,这些乱象才可能减少,并逐步得到规范。”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