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爸爸不再缺席,越来越多的父亲正在撕掉“丧偶式育儿”的标签

时间:2021-06-18 18:16:19来源:虎妈潘潘

近年来,“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育儿节目纷纷涌现。在国内主流的综艺节目中,以奶爸带萌娃或虎爸带皮娃等模式,将父亲的形象带回大众面前。但仍有人一直不断吐槽和调侃:现实生活中,爸爸还是“找不到了”或者“不见了”。尤其是最近关于妈妈带带男童进女厕所以及带男童进女更衣间等充满矛盾的新闻,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时,再次引燃父亲缺席育儿的话题,于是有网友调侃道:“爸爸不缺席,从带男童进男厕所开始吧。”

如果你也稍微关注家庭、教育、感情类的自媒体,你肯定对于一个叫做“丧偶式育儿”的主题词一点也不陌生。在这些文章的背后,你总能看到很多妈妈们在孤立无援地吐槽和抱怨“憋屈”的育儿生活。“丧偶式育儿”以一种夸张、戏谑的态度对大部分的父亲进行简单定论,它背后的潜台词就是父亲们都不负责任、懒散、逃避、不成熟等等。

在这类主题的文章中,最后的结论几乎是在中国式家庭,父亲总是缺席。并深受共鸣,广为传播。可是复杂的家庭分工、亲子关系等真就能这么简单地被定论吗?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父亲正撕掉“丧偶式育儿”的标签。

在育儿过程中,毫无疑问的是女性掌握绝对话语权。每次提到谁家带娃的问题,总会有一些操碎心的母亲们抱怨:“算了算了,我从来不让孩子他爸带娃,他啥也不会,还尽给我添乱。”

而学者张亮在《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应》里引用了儿童心理学领域有很高声誉的学者罗斯·帕克的系列研究,比如父母用奶瓶喂养婴儿并测量牛奶的消耗量。得出的结论是,性别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有可能使得男人和女人以不同的方式实施育儿活动,但是男人和女人都是有能力的抚慰者,而且两者的抚慰具有相似性。

迄今为止,其实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证明父亲发育儿能力次于母亲的说法,父亲是有能力抚养孩子甚至是婴幼儿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育儿过程中,一些父亲的声音也应该被听见,他们不仅有能力育儿,更是撕掉了“丧偶式育儿”的标签。正如全职爸爸在网上评论到:“作为一个全职爸爸如今已是不惑之年,每天在家做家务,接送孩子,煮饭做菜其实蛮多乐趣的,还能写写公众号。”

如果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关系好、相亲相爱,丈夫能够体谅和理解妻子,并主动学习和参与育儿,再加上妻子也慢慢放手让丈夫照顾孩子,丈夫会成为一位称职的爸爸甚至是一位全能爸爸。跨越家庭内外的种种育儿门槛,让夫妻双方达成一致,需要婚姻中的智慧。有一位母亲在网上分享她的经历:“在这里必须夸一下我老公,他是我们家最会带娃的人,而且很有耐性,不急不躁,还很会跟宝宝互动。我就是从一开始相信他能带好孩子,慢慢放手,激发他的潜力,他现在就是一个全能爸爸。”

父亲参与育儿的两个明显优势:

其实早有研究表明,男性可以通过不断练习、调整心态、适应角色,是可以拥有和妈妈一样的育儿能力和敏感度。然而,爸爸不仅能够学会带娃,而且在这个育儿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还有很多益处。

1.促进孩子语言发展能力

在一项关于父母和孩子的语言沟通方式的研究中发现,在日常带娃非常熟练的母亲陪孩子玩的过程中,母亲使用的问句,宝宝只需要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就完全可以应对了。比如,看不看动画片呢?

而父亲在带娃过程中,则会提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这个动画片讲的什么呀?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输出自己的语言,并且不断练习自己的语言组织、社交互动等能力。

2.有利于孩子性格更加开朗

哈佛大学对1岁的小婴儿进行陌生人实验,发现:父子互动率高的宝宝,对于陌生人的恐惧感是最低的,对外界环境中的刺激物是最有兴趣的,同时也是最爱笑的。总是笑呵呵的宝宝,也更有探索精神,专注力更高。

成为一个对孩子的发展有长远影响的父亲,有以下三点建议:

父亲不仅在育儿过程对孩子有益处,父亲自身也会影响孩子,而且这个影响很大程度会长久深远地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一个好父亲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点,则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首先一个最基本的好父亲是一个好人,即一个好公民、好员工、好邻居。也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你可能为了挑起家庭的经济重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陪孩子。但是如果在生活以及工作领域只要大家提起你时,都向你竖起大拇指,并且认为你是努力的,上进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也被潜移默化地鼓励和激励他们自己也要像爸爸一样以后成为一个好人。

二是即使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有限,也必须关注孩子的价值观。要参与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正确明辨是非,不断完善孩子的人格培养。如果你怕孩子生你气,将来不喜欢你,一味去讨好孩子,而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从小就没有是非概念。父亲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这意味着你负有让他们成为合格公民的使命和义务。所以,父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是告诉,另一方可以通过示范怎么做,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是父亲对孩子的陪伴性教育不是冷冰冰的训练,要有建设性的、积极取向性的情感互动,要有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在日常的陪伴中,不断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我们都确信,即使爸爸缺席,妈妈也能用心把育儿这件事做到极致。一些爸爸在育儿这件事上仍有许多徘徊、犹豫,以“我不会”、“我不行”为借口,当甩手掌柜,所以很多时候妈妈们被迫成为育儿小能手。但是如今很多爸爸早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体谅和理解妻子,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育儿知识,积极参与带娃,并且不断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作用,在育儿的过程中越做越好。未来希望更多的爸爸在带娃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再缺席,撕掉“丧偶式育儿”的标签。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