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当妈妈后,2000的课程和包包花起来什么感觉?自己永远排最后

时间:2020-10-08 20:16:19来源:穿着睡衣满街跑梦语

文/

当妈妈之后,成为了家庭主妇的我们常常为了一件商品而讨价还价,为了省几块钱而多跑几个超市对比价格,但是一遇到孩子上辅导课的开支就认怂,曾经我问过朋友一个问题-2000块钱的课程和包包花起来有什么感觉?

这个问题也非常符合朋友的家庭主妇实际情况,自从朋友结婚生娃以来,早就对最新款的包包不感兴趣,对刚上新的流行衣服也不感冒,身上所穿的衣服更是换季的打折商品,在亲戚朋友看来这个女人就是会过日子的典型代表,但会过日子的妈妈花钱也未必时刻都是斤斤计较。

就拿朋友给女儿报的辅导班来说,2000块钱花出去完全没感觉,课后的作业辅导起来还能直接被气到抓狂,有时候就觉得给孩子报补习班完全就是在给自己找罪受,但是看到别人都是补习班一个接着一个的时候,朋友认为“自己哪怕少花一些也要让孩子跟上其他同学”。

瞧瞧,这就是典型的起跑线教育理论,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而关心则乱!

曾经,我问朋友“2000块钱的课程和包包花起来有什么感觉?”,朋友说“2000块钱课程花出去连个回应都没有,背着2000块钱包包一打扮起来就是全街最靓的仔,但包包也不能当饭吃、孩子的课程就算看不见为了TA也没办法”。

实际上,这样的消费观、这样的育儿付出理念,是绝大多数当妈妈者内心最真诚的想法,自打孩子出生之后一切都围着孩子打转,2000块钱课程和同等价格的包包很多妈妈想都不会想地选择前者,因为前者是“为了孩子”花再多都是值得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再提一下勒紧裤腰带给孩子花钱买课程的无可奈何了,身边有很多朋友会说“给孩子买课程就是给自己找罪受”,因为孩子上完课程之后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家长还是要紧盯着孩子学习、写作业,有的时候还会为了课程学习的事情争吵不休。

在“2000块钱的课程和包包花起来有什么感觉”的话题陈述里,个人认为不管是“为孩子好”的消费观、还是正常的日需品消费,关于养育的消费理念我们一定要捋清楚以下几点教育观:

1、关于成长,不要一口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关于孩子的学习,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对孩子望女成凤心强烈,每每看到别人家孩子走路看书、趁着点餐间隙写作业的时候,都会提醒自家孩子看看他人身上的正能量榜样,而孩子呢?一脸的不情愿,在孩子的不情愿里我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给他们带去的负压,尽管家长希望透过“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家孩子的好学心。

但孩子往往都是属于单纯的霸道性格,他们不允许自己爸爸妈妈的眼里有其他人,这是对父母独有爱的占有欲、更是小小自尊心在作祟,所以在孩子的成长里作为父母最好不要一口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当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某方面特长的时候,我们不是不可以用他人的榜样去影响孩子,而这份影响力一定是建立在尊重和信任上。

比如“宝贝,你看那个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还写作业,跟你某某时间的表现一样优秀”,就眼前的事情去翻起孩子以前的优秀作为夸奖,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优秀一面、又可以在这份信任里激起更强的自信洋溢,这比起“你看那个小朋友多么棒”要更容易拾起孩子的积极向上精神。

2、关于积极,不要用实物嘉奖作为引诱条件

在孩子的成长里,绝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的积极性都会利用实物嘉奖交换,试图让孩子变成别人眼中的羡慕,优秀是发自于自律、和积极向上的内涵力量,每一份力量背后都有父母的放长线、钓大鱼,在这份长线里孩子索取的越多、家长被挑战的底线就会越明显。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你所认为的“你和小朋友一起玩,爸爸(妈妈)一会给你买个更大更好的玩具”,实际是孩子对玩具呈现“看着碗里、想着锅里”典型的朝三暮四观念,而实物嘉奖只会让父母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关于成长里的积极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这是TA自己的事情,学习、玩具和成长都应该如此,只有把积极当成自己的事情去看待才能融入生活、加入成长!

3、关于学习,要明白补习班不是万能的

关于孩子的学习一定要明白补习班并不是万能的,辅导课程对孩子的学习,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充斥着孩子生活的每一天,有些孩子一放学就直奔课程班,在家长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自己永远排在最后”的自我规划里,实际上孩子早已经烦的不行、甚至和妈妈之间的对话都变得无法言语。

很多亲子关系的紧张情绪都是来自很多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观念,关于学习补习班不是没有效果、但也并不是万能的存在,在补习班的效果里一定是建立在孩子想学、但不知道如何去学上,只有孩子想学他们才会把学习当回事,即便十几块钱一节网课都可以学到知识。

---------------------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