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亲爱的自己》芝芝讨好式育儿上热搜 | 跪着的父母,养不出站着的孩

时间:2020-09-27 16:16:05来源:有养

01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亲爱的自己》里,性格温顺,十分顾家的张芝芝,真的让网友感到又心疼又悲哀。

心疼的是,为了小家庭,她一味放低自己,牺牲自我,却不仅没有得到老公刘洋的理解,反而被出轨。 悲哀的是,在女儿雨薇的教育问题上,她费尽心思挤进精英家长圈的做法,不仅没有让女儿接受到她口中的精英文化熏陶,反而让雨薇深受其害,最后不得不转回原来的普通幼儿园。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对女儿的初衷是好的,但她错就错在对于一个孩子,如何成长为精英的认知,太过偏颇。她错误地认为,孩子只要进了最好的幼儿园,和精英孩子们一起玩,长大就能成长为精英。

但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培养出精英,反而还会给孩子宝贵的童年留下阴影。

芝芝极力讨好的苗苗妈妈,是她眼中精英家长中的精英,但她每次出现,留给观众的,却永远是一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样子。

雨薇同班的小朋友豆豆,只是因为好动贪玩,和苗苗发生过一些小矛盾,她就带头鼓动其他家长联名写信要求学校开除豆豆。 虽然平时芝芝对她极力讨好,但只一次忘记参加家长会,她就把芝芝踢出了家长群,还让苗苗带头孤立雨薇。

不难想象,这样的妈妈,能培养出一个三观多正的孩子,也不难想象,雨薇跟这样的孩子玩,三观会变得有多不正。 但这么简单的道理,芝芝却始终没有看透。雨薇被其他小朋友孤立,她没有想着安慰孩子,告诉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反而自己如临大敌。

道歉,连夜做饼干,而且带上老公去跟苗苗妈套近乎,结果却被苗苗妈一顿冷嘲热讽。 学习父母,是每一个幼小单纯的孩子最本能的行为,芝芝极力讨好苗苗和她妈妈的样子,就会给幼小的雨薇造成一种错觉:“在妈妈眼中,苗苗开心更重要,我也要让苗苗开心,要不她就不和我玩了。”被无视、被委屈、被动社交的讨好型人格,开始在她身上慢慢形成。

02

心理学家Harriet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中曾写到:“很多人觉得,‘讨好’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被当作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下意识去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就像剧中的芝芝,总是不自觉地去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老公半夜回来和她争吵,她却一脸笑容地说:“我去给你煮碗面吧。”

婆婆逼她喝“黄圣手”开的生男孩的中药,虽极不情愿,她也会一口喝下。 为了女儿能融入精英圈,对其他所谓的精英妈妈,她也一直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 苗苗妈购物,她负责推购物车。 别的妈妈嫌她穿衣打扮寒碜,她也默不做声。

人家把她踢出了家长群,她也要道歉送礼,请求重新加入。 其实,就像芝芝那样讨好型人格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绝非少数,他们竭力讨好别人,却往往不仅让自己疲惫不堪,而且,自己的言行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让孩子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配被爱,不配得到尊重。

周迅主演的电视剧《不完美的她》里,就有一个努力讨好自私狠心的妈妈和性格阴鸷的继父,懂事到让人心疼的女孩莲生。 继父把莲生当枪靶子玩,用塑料袋罩着她的头打,把她藏在箱子里闷的嘴唇发颤,还把她的一只眼睛打伤,虽然心中充满了恐惧,但面对妈妈时,她却一直微笑。甚至连察觉到妈妈想要抛弃她的时候,她也一直都在笑。

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面对这些大人都难以忍受的不堪,她却假装自己不怕不疼,而只是一直讨好妈妈和继父,原因只是想从他们那,得到一丁点可怜的爱。 反观她的妈妈穆静,亲眼目睹了男友对自己女儿的伤害,却只是因为害怕自己不被爱,就不仅不理不睬,而且还对男友极力讨好。

但可悲的是,就算她们活得如此卑微,这对可怜的母女,却始终都没有得到爱。 男友只是把穆静当作发泄欲望的工具,而莲生,也终被妈妈抛弃。 《奇葩说》里,蒋方舟说过:“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 一个胆小懂事,处处讨好的孩子,内心其实充满了不安全感,而一个敢于任性撒泼,不去逢迎的孩子,内心往往装满了爱。

03

知乎上,曾看到一个被孩子要不要上高档幼儿园,去融入精英圈子的问题所困扰的父亲。 原文很长,划重点:题主生活在三线小城市,年收入7万,房贷3万,还有必须的各类生活开支和保险费用,但老婆却想让儿子读一年5万的幼儿园,原因只是认为圈子很重要。

答案里,点赞最高的一条是这样的: 我儿子就上过贵族学校,作为一个工薪阶层,学费靠着几年的积蓄还可以勉强凑一凑,但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告诉你,才是噩梦的开始。 别人都在报的两万一年的英语辅导班,你给孩子报不报? 别人都在报的一千一节的钢琴课,你给孩子报不报? 别人都在穿的大牌限量款,你给孩子买不买? 别的孩子都去的十五天四万的海外研学,你孩子参加不参加? ……

最后得出结论,读贵族学校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贵,你家孩子就算勉强进入,也会在鄙视链的最低端,长此以往,孩子要么变得自卑焦虑,要么虚荣攀比日盛。

而且,那些出生精英家庭的所谓精英孩子,也并非一般家长所认为的都自带精英素质,有的孩子不仅不会接受到精英文化熏陶,反而还会染上了很多恶习。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在《社会交换理论》中指出:“任何人际关系,其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 精英圈子,不一定出精英,凡人圈子,也不一定就只是凡人。 父母与其费力融入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圈子,把孩子成为精英的筹码押在别人身上,不如用充分的爱和尊重,去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三观,去打造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04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一句特别经典的台词:“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自己。”

影片中的马飞,是所有人眼中的问题儿童。

小朋友一起表演节目,别人都蹲下的动作,只有他,就算老师多次指导,还是会直愣愣地站起来。 不交作业、逃课、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连他自己,都认定自己是个“会把爸爸蠢哭”的孩子。

但就算老师同学都排挤他,爸爸马皓文却始终很坚定地告诉他:“所有人都说你是废物、笨蛋、蠢货,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不是!” 并没有与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秀学生为伍的马飞,就这样在父亲一步一步的启发帮助下,慢慢地燃起了求知的欲火,最后,终成了燎原之势。

他一点一点地找回了自信,最终,一次次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打破了阶层桎梏,从“罪犯”的儿子,逆袭成了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影片中,马皓文对儿子马飞的爱,就是那个一路助他成功的浩如银河,永不停课的补习班,是唯有完全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才有资格开班的补习班。

就像陕西延安那个一家5个孩子,4个就考入清华北大的家庭中,老四吴青峰所说的那样:“父母用行动让我学会了坚强、坚持与坚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始终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相比那些虚无的圈子,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实现阶层跨越,并且受用一生的财富。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