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他们牵线搭桥,让养在深闺的西藏“宝贝”走了出去!

时间:2020-12-07 20:17:03来源:江苏新闻

东西手拉手,共同奔小康,从11月2日起,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特别策划《小康路上 无问西东》,解码脱贫攻坚中的江苏力量。

独一无二的高原风光、

别具特色的雪域文化,

使西藏成为旅游胜地。

在拉萨,有一个叫卓玛的姑娘,

在外地求学工作17年后回到家乡,

接手了一家藏族手工艺品小店。

卓玛有个心愿,

希望这些体现西藏文化

和技艺的文旅“宝贝”,

能走出拉萨、走出西藏。

可是,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拉萨八廓街的一个角落里,藏着一家叫“卓番林”的小店。“卓番林”的意思是利益大众,店里每一件工艺品,都是当地手工艺人亲手制作的。300多个产品背后,累积下来便有300多个手艺匠人。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卓玛在北京工作了十几年。对家乡的思念,让她最终选择回到了拉萨。2019年,卓玛接手了这家小店,她期待着能用自己所学的一些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具,帮助手艺人在新时代中更好地转型。

卓玛带着团队跑遍西藏,寻找手艺匠人,再教他们新的染色、编织或彩绘技术……融合现代制作工艺,并以文创的方式赋能传统手艺。

“西藏的宝贝之一就是藏毯,目前售价2000元多,售价的60%左右是直接给到手艺匠人。”卓玛说。

想法很好,但是,优质原材料、纯手工制作的高昂成本,导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而市场又尚未充分开拓,卓玛和她的卓番林面临生存考验。卓玛认为,市场特别重要,“应该用市场来守护我们内心当中的这些文化的部分和手艺。”

对“市场”问题感到头疼的,远不止卓玛一个。孙莉,一个在西藏闯荡了十年的创业者,她也在想办法把西藏的“文旅宝贝”推销出去。市场,同样是她所要攻克的最大“瓶颈”。

孙莉介绍,自己已经整合了260多家西藏传统的、本土的一些产品,卓番林也是其中的一员,“老的手工艺人可能是专注于他的手艺,他不会专注于市场。”

原本,拉萨的手工艺品主要靠外地游客拉动。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业遭受重创。“我们根本就没有招架能力。”卓玛说。

徐全军,江苏第九批援藏干部,挂职拉萨市旅游发展局副局长。疫情期间的一次调研,他偶遇卓玛和孙莉。

徐全军说,自己作为援藏干部,想着要做些什么,“我不能帮他们设计,也不能帮他们去做整合,我只能背靠我们后方江苏的资源,把手工艺品带到江苏去。”

经过徐全军和众多“红娘”牵线搭桥,一些原本养在深闺的西藏“宝贝”,和4000公里外的江苏市场有了联系。

之前,不少具有西藏特色的产品,设计感不强,做工粗糙,品质不高,还不能称为“文创产品”。而江苏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和市场推广方面经验丰富,这正好补齐了西藏文化旅游产品的短板。

卓玛说,自己跑了将近七八个城市、二十个点,“从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再到常州等城市,甚至后面又让一些跟我们对接的文创老师到拉萨来,这使得我们有了一个跨区域去合作的可能性。”

江苏省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会长杜俊赞叹西藏文化旅游产品很有特色;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部主任邱永生也认为产品文化内涵丰厚,完全可以走出来;南京图书馆文创部负责人陆逸则表示,打算进行一系列的报道,还做一些文创展览,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孙莉发现,江苏援藏的资源既能落地又能执行,可以帮忙把产品有效地给销售出去。市场打开了,订单增多了,卓玛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她还针对低收入女性群体,成立了阿佳学堂加社区工厂。目前,仅在拉萨就能覆盖500多位女性,后续将会有更多地区加入其中。

卓玛介绍:“拉萨周边将近有30多家这样以女性为主的合作社,手工艺培训完全是免费的,把她们从培训里面提炼出来,有些手艺人就可以进入到我们的手艺库。”

达珍是阿佳学堂的学员,她说,培训后可以在家里做手工,把做好的手工艺品卖给他们,在家里就能赚到钱,这让她很高兴。

走向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面临更大的竞争,创意、品质,都必须跟得上。卓玛要求品控这一块一定要到位,该返工的还是要返工。

越来越多的西藏宝贝开始到更大的市场试水,第一站就来到了江苏。9月4日,这些西藏宝贝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亮相。期间,数十种西藏文创产品接到订单。藏毯、唐卡、藏香等都大受欢迎,这也增加了手艺人们的信心。

卓玛说,这些举措让大家看到,江苏援藏用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方式,让西藏宝贝走出去,不是一句空话。

而通过博览会,孙莉也总结了一些经验,这有助于将更多的西藏宝贝带出来。

徐全军感慨:“他们看到的是未来,拉萨的东西江苏是非常喜欢的,这也让我们有更多的信心去挖掘和设计更多的产品,我们更有干劲了!”

祝福!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