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孩子轻松养成好习惯,只因为妈妈做到了这一点

时间:2021-08-21 14:16:46来源:阿悠爱穿衣

最近在读《被讨厌的勇气》。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要想解决好人际关系的烦恼,就有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

分清人生课题,厘清关系边界,我这样来落地实操。

课题分离,各自欢喜

我家书房有三张桌子,我一张、老大一张、老二一张。孩子爸爸在加拿大的时候,常常坐在正对着门的那张桌子旁处理文件,他不在的日子,我也习惯坐在这张桌子上工作、学习。

或许因为转椅比较舒服,也或许因为台灯光线温暖,总之,老大总是霸占着这张桌子。每次都留下一堆他做的数学、语文草稿纸或者画的画,吃的零食等等。

而我因为要用书桌,就常常需要反复整理桌面,把他的东西放到他的桌子上去,这样的结果就是:他的书桌东西越堆越多,无人问津,我的书桌总是我在不停整理,心生烦恼。

两周前,我静下心来思考:

整理书桌是谁的课题?

孩子的。

于是,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又一次整理好书桌。这一次,我把这张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总是“霸占”的书桌整理干净,把我的东西全部清走,我决定和孩子换一张桌子。

孩子回来后,我开心地告诉孩子:“妈妈看你这么喜欢这张书桌,以后这张书桌专属于你啦。”

老大很开心,说:“我是更喜欢这张转椅。”

我说:“好的,妈妈知道了。没问题。”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老大的书桌都很整洁,我们互不干扰,非常愉快。

再接下来的一周,老大在书桌上吃水果的水果皮,喝水的水杯,一个两个三个,放在书桌上,画画的纸也堆了半个书桌。我保持着微笑,静候孩子自己整理。我知道,乱是因为还没有到时间,等到上网课之前,他需要用桌子,一定会自己去收拾的。当然如果不收拾,也是他的事情,也是可以的。

结果不出所料,昨天孩子把水果皮扔进垃圾桶,水杯送到厨房,桌面上画的画全部整理进了画夹。当然很快他又吃了一些零食袋子在桌上。不过我知道这是他的空间,而我需要做的是整理好自己的桌子。

分清课题,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在多伦多,孩子每天要带午餐饭盒。回到家后,需要清洗饭盒以便第二天准备午餐时用。而孩子们不记得及时把饭盒送到厨房清洗是常事。

这几周开始,我提前告诉他们:希望你们放学后把饭盒送到厨房。此后就不再提醒。他们有时候送来,有时候忘记。

如果当天晚上遇到自己做值日生(洗碗),那么孩子们就会及时洗饭盒,否则就会忘记。忘记了,需要承担的后果就是:备用饭盒比原来的饭盒小,午餐就变少了;或者是备用汤碗没有,就没有汤喝。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不催促、不提醒、不发牢骚。

有一天早晨老大发现自己前天晚上忘记送饭盆了,向我嘀咕:“你怎么就不能帮我拿一下呢。”

我只笑着回应:“好的,妈妈知道了。”不再多说话。

属于孩子的课题,比如学习、兴趣培养、行为习惯、交友等等,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父母不要妄加干涉。父母的课题永远是无条件珍爱孩子,无条件帮助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帮助孩子,在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时候,微笑欣赏孩子。

比如,房间是孩子专属的空间,这几个月以来,我不会指指点点,在他没有求助的情况下,也不会帮助他收拾。这样一段时间之后,老大会每隔几天把自己房间的垃圾整理出来放到公共区域的垃圾桶,也会把需要洗的脏衣服拿出来放到统一的脏衣篓中。我看到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孩子逐渐形成了自己整理房间的习惯。

分清课题,修炼自身

当然,看到孩子的房间出现“脏乱差”,很多时候会不舒服,忍不住干涉,帮孩子收拾,或者指责、唠叨孩子。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课题了。

我很感谢在这样的磨合中,孩子呈现出他原本的模样,逐渐形成自己的习惯,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和修炼自己,回到自身,关注自身。

在这场我和孩子的博弈当中,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慢慢地形成了好习惯。而我,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当中,更是修炼了自己,坚定了自我成长的家庭教育方向。

看到孩子房间脏乱,你会忍不住唠叨还是微笑着欣赏呢?欢迎一起交流哦!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