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孩子说“妈妈,别人不和我玩”,该怎么办?你的回应影响孩子一生

时间:2021-08-07 14:16:31来源:大胆滴朵儿

带布妞出门的时候,遇到两个小男孩在踢球。布妞看到他们,径直走过去,用她所知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小朋友,我也想玩球。”

其中一个小男孩被她逗乐了,但似乎又有些生气:“你比我还小,居然叫我小朋友。”不出意外,两个男孩抓着球转身就跑,丝毫不想再搭理她。

被拒绝的布妞站在那,眼神失落地盯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不知所措。看到她这样,我心疼不已。3岁的孩子,已经到了想要发展社交的年纪。这时候,父母不再是她的全部。

但我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规则,我不能时刻插手。

于是,我蹲下身来抱了抱她,表示安慰。她低着头,伤心地说:“妈妈,他们不和我玩。”我“嗯”了一声,回应她:“妈妈知道。”

孩子被同龄人拒绝,这个场面,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不陌生。当孩子说“他们不和我玩”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他呢?

01

发展社交分阶段进行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提到:孩子发展人际关系,是分阶段进行的。

★0-3岁这一阶段,孩子跟同龄人之间,并不会形成真正的情感连接。

比如以前奶奶抱布妞出门,布妞准是双脚不沾地,不愿下来跟其他孩子玩。要么就是各玩各的,看到对方有啥好玩的、好吃的再去抢一抢。什么“手拉手好朋友,大家永不分离”,这种概念,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不存在的。

★4-5岁的时候,孩子发展友谊进入第二个阶段。

他们会发现:“我想跟他做朋友,是因为我们有相同的东西。”比如相同的爱好或者兴趣。你喜欢画画?巧了,我也喜欢,咱们一起玩吧。有人来捣乱?我们团结一致反击,并且不跟他做朋友。

这时候,孩子们会发展出“喜欢”的概念。“我喜欢他,因为我们合得来。”“我不喜欢他,他身上的很多东西我无法忍受。”这一阶段,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就已经为今后发展友谊、处理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5-6岁,孩子们有自己的一套社交规则。

“想跟我们一起玩吗?那得遵守我们的规则。”一个小团体中,必然有他们默认的承诺和规则。只有同意并遵守的孩子,才可以持续呆在这个圈子里。谁破坏规则?那我们就不跟你玩了。

学龄前的孩子,在发展人际和社交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明白:“你喜欢我,是因为我们适合,可以做朋友。我不想跟你做朋友,是因为我跟你相处得不开心,所以我要找别人做朋友。”

可以说,孩子在0-6岁,就已经奠定了未来他们发展人际关系的基调。他们会从中探索人与人相处的奥妙,学会分辨、做出让步、判断情形。这一阶段,可以说,对孩子一生都至关重要。

02

分清楚情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童年时代,孩子有两个重要的“世界”。一个是与父母相处的世界,另一个是与同伴交流的世界。

孩子在3岁以后,就会将注意力由家庭逐渐转向社交圈。友谊对于他们来说,是跟亲情是一样重要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如何回答“他们不和我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会影响他当下的心态,甚至影响一生的性格。

有时候我们常会给孩子一些错误的回答。来看看,这些话你有没有说过?

错误回答一:“不跟你玩就算了,有什么了不起。”

孩子急切地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如果被拒绝后,得到父母这样的回答,他会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压抑的情绪发泄不出来,储存在身体里转变为负能量。次数多了,性格就会变得暴躁,甚至无理取闹。

错误回答二:“你肯定做得不对别人才不跟你玩啊。”

《小舍得》中有一幕,米桃遭欢欢欺负,并被同学抱团孤立。伤心不已的她回家哭诉,没想到爸妈不但不帮她,还说她不懂事,肯定是自己没做好人家才这样。一向乖巧的米桃也忍不住爆发了,这才朝父母吼出:“为什么偏偏就我要懂事?”

即便父母不懂得如何鼓励和帮助,也不要去打击孩子。被伙伴拒绝,这本就让他们伤心不已,父母再打击一下,孩子只会变得更自卑和叛逆。

人生路上,被拒绝和被接纳本就是一种常态。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挫,这对她来说是一种锻炼。她只有摸清楚孩子世界里的规则,并且自己想办法化解,才能在这段经历中有所收获。

所以,当发现孩子与朋友“吵架”后,父母不要着急地下定论谁对谁错,也不要立马进行干预,利用大人的权威,替孩子“出头”。但是,有些情况,我们还是要及时出面制止的: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