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坚持“佛系”还是转向“鸡娃”?想明白育儿的终极目标就不纠结

时间:2020-09-08 10:16:26来源:晓嘉嘉

前段时间和大家说了,我们全家回上海暂住,小D接下来要有大半年的间隔年,我们在家自己给她上学。

最近先生还时不时会内疚,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职业梦想而耽误了女儿。

我倒是看的很坦然,随着小D慢慢长大,大家都需要明白“家庭决定”这个概念的。

“家庭决定“意味着,这是合适家庭的最优选择,没人该有牺牲感,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开始思考,如何做了选择后,列出对自己最优的行动方案。

有了小D后,我们第一次的“家庭决定”就是我做全职妈妈,帮助早产的小D康复;

第二次的是先生在外地上班👉 老公是“周末爸爸”,但靠这些小事成就亲密父女关系

第三次的是我决定创业;如今,这是第四次。

(本文含合作推广)

1

饿

回归原点

学龄是个分水岭,曾经佛系(撒手)的先生,现在也开始在意小D的学业了。如今我在这个家庭的作用之一,就是互相牵制平衡。

我那么努力的一个人,你说我是佛系肯定不可能,只不过我始终觉得,现在太多的所谓“鸡血”,只是把目标锁定在了小学而已。

先生问过我,为啥你觉得他们的拼娃目标只是小学啊,至少不该是到高考吗?

我看了他一眼说,因为基本上小学三年级以后,大部分家长发现,要么自己真的不懂了;要么发现拼了那么久,孩子也不过如此,所以就放弃了。

先生问,那你觉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啊?

我觉得就是回归原点,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就该明白,所谓人生竞争都不是看小学、大学,而是一辈子。

那么一辈子最关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也可以问问自己。很有意思,这算是我和先生第一次在教育问题上的共识,因为我们俩的答案都是,建立自我。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先生的疑惑,自我怎么建立呢?他说自己是三十岁以后模模糊糊有了这个感受,但真要表达,觉得很难。

说不清楚的虚概念,又如何指导我们养育孩子呢?

我就转给他最近刚上线的一档综艺《自然有答案》,和他说,每集都不长,30分钟左右,你快快扫一遍啊,看完也许就有感悟了。

2

自然有答案

居家隔离的这几天,先生竟然真的去看了,还和我总结了一下。

每集都有个主题的,像有一集是带着孩子去领略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还有一集是先去发现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家,然后和孩子一起动手建造家。

说完,先生问我,所以你觉得,自我的建立在大自然中?我没搭话,先生自己又说了下去。

他说,我们在城市生活久了,每天都习惯根据标准和目标生活,反而忘记了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回到最原点,去找到最纯粹的感受?

我说,是啊,以前和你分享过一本书叫《失去山林的孩子》。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都很好,可以说真的什么都不缺,但唯独缺失了一样东西,就是大自然,失去了和大自然的联结。

但如果把“自然”只是理解为,多带孩子去大自然,我觉得又狭隘了。当然,多提供孩子户外活动肯定是重要的,但远远不够。

就像你看到的《自然有答案》每一集都有一个能力或者品质主题,这些能力或者品质,其实我们在城市里、在早教班里都会提供,那带孩子去大自然锻炼这些,有啥不同呢?

我觉得你我两个人把这点想清楚,那么下半年女儿的培养重点就达成共识了。

3

教育的精髓

我顺着这个话题继续往下说,我觉得,这套综艺短片给我最大的启迪是,在日常孩子的教育里,不要忽略体验和感受这两个环节。

就拿你说的那一集,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体验色彩。这个背后的能力培养,我们都知道,是关于颜色认知,专注力和观察能力。

这些我们在家完全可以啊,小到各种颜色的玩具,大到形形色色的规律归类的练习册或者App,不是吗?

那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在大自然里,我们首先鼓励孩子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啊,我发现了红色,我好喜欢这个颜色的”。

而在家的这些所谓启蒙环境中,我们侧重的是答案,“这是红色,这也是红色,这两个是一类”。

发现这两者的区别了吗?尽管结果是一样的,但后者,我们更多在追求“标准答案”,而忽略自我感受。

这其实就是你之前提到的“自我”建立的核心。

我觉得养育一个拥有很多“知识“的孩子不难,毕竟才6岁,现在的这些知识点,我们的孩子都不笨,抓一下都能掌握。

但我更希望养育一个有“自己”的孩子,包括有自己的观点、喜好和态度。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人格的养成,也是我们所谓“见世面”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你还记得我们当年刚出国时候的经历吗?我们见过卢浮宫里的名画,看过梵蒂冈里的收藏,见过尼加拉瓜大瀑布,也去过古巴哈瓦那。

但其实当时我们从未真正说出,这些经历对我的影响是什么?

那时的我们总是很恐慌地在“背”或者了解那些所谓背景知识,深怕自己露怯。可是,现在回想,那些知识真的重要吗?

你再回想一下,当我们可以清楚说出看过那些后的见解时,我们就放下了所谓追求标准答案和知识的执念了。

见闻和见识、知识和智慧是完全两个概念。

一个人如果平时无法探究自己的感受,反思和好奇事物对自己的影响,那么即使学了很多知识、去过再多的地方,见过再多的人,都只是在重复一样的状态。

4

慢养育

先生听完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和我说,我同意的,那聊聊我们具体怎么做呢?

我说就一个关键字,慢。

你还记得疫情开始后,小D除了学校的网课外,还报了语文、数学和画画的网课。

当时你加入了那些社群,然后整个人都乱了,每天晚饭后就非要小D车轮战都学完。然后你们两个人总是吵架,我天天在做和事佬。

我后来给你提过建议的,一天一个就行,周一语文、周二数学,这样轮流。慢慢来,这样每天安排里面还能有一些自主活动不挺好的。

你还记得当时的答案吗?你和我说,不行的,督学群里会要求我们家长每天打卡的,督促我们别拉下。不行的,这就是规定每天要解锁的。

现在想想是不是很好笑啊,被推着走说“不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就是因为别人都是每天在打卡吗?就是因为必须“解锁”吗?

我们下半年需要面临的就是,我们自己制定计划,在家和小D上学,就更要抵制这种不知哪里来的“比较”。

人最怕的就是莫名其妙被推着走,反而错过了自己在出发时觉得最重要的那件事。

嗯,先生第一次如此确定地给了我答案,还和我说,我们互相提醒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脚步和节奏,不催促,自然好成长。

说到“慢”,呵护孩子成长节奏,就不得不提《自然有答案》节目的独家品牌赞助商,德国HiPP喜宝。

120多年以来,德国Hipp喜宝始终专注于婴幼儿营养,尊重时间的力量,给予孩子源于自然的好营养。

德国HiPP喜宝品牌的“慢”理念在德国是深入人心的,好几个关于创始人的故事,至今会被大家津津乐道。

比如,坚决不使用生长激素给奶牛,奶牛长时间户外放牧吃草,而且每头小牛都必须在妈妈身边待8个月;

二十多年来,坚持使用哥斯达黎加的高原丛林中接近原始方式成长成熟的香蕉等等。

我记得当年住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时,就和我德国老板聊过,为啥德国人总是那么“傻”?你们会花很多很多时间去做一件,当下似乎看不到回报的事情。

我至今记得老板说的那句话,当你知道了做这件事背后的“为什么”,你就不会那么在意所需要花的时间了。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