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一个内心平和、善于管理情绪的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运气

时间:2021-08-21 18:16:59来源:十叩娱乐

胡适先生在晚年,曾对秘书说过这样一番话:

“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

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

也许在胡先生的年代,受了高等教育的母亲都比较有耐心。

但如今我们都知道,有耐心的母亲未必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上面一段话的关键词是“耐心”,而不是“高等教育”。

朋友的母亲是一位老师,她从小就在母亲严厉的责骂声中长大,甚至成年以后也经常受到喝斥。

有一次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后,她流着泪说,真羡慕别人有一个温柔的妈妈,等自己以后有了孩子,一定会耐心教育,绝不大声呵斥,遇到什么事儿,也要用平静的语气和孩子商量好。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母亲的含义是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并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有耐心的妈妈,孩子会有亲密沟通的能力

父母每次发脾气,都是在截断孩子和你深入沟通和可能,也让孩子失去学习如何跟别人进行亲密沟通的机会。

杨绛先生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写道:

我妈妈忠厚老实,决不敏捷。如果受了欺辱,也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

母亲对事待人柔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一样情绪平和。

妈妈的好情绪也影响了杨绛先生,她历经苦难仍然随遇而安、宠辱不惊,还用明媚乐观陪伴钱钟书先生,教育出优秀的子女。

真正完美强大的父母,不是有多么出色的成就,而是对孩子有足够的包容、信任、自由,以及学会放手、学会示弱、静待花开的那份耐心和从容。

有耐心的妈妈,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积极

耐心意味着更平和,更从容,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接收到更多的是正能量,在他的小脑袋里,世界是更加阳光的,他对待人生,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更加积极。

反之,动辄对孩子发脾气,容易导致孩子离你越来越远,产生隔阂。而且孩子的心灵还非常脆弱,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从而不愿意和你交流,甚至还会记仇。

心理学家罗杰斯对爱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如果父母做到对孩子的真正的理解和接纳,而不是强将自己的意志加在孩子身上,这才是真正的爱。

六十分的父母是最好的状态,留有一点空白,或许就会有新的机遇,也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可能性。

妈妈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妈妈的影子。

我家小猴子四岁半,马上快五岁了。

小猴子出生后,我和他爸都上班,为了把小猴子放身边,我们请来了奶奶来北京照顾小猴子。

奶奶特细心、体贴,把小猴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得很好,不过奶奶也喜欢大包大揽,我和他爸平时根本插不上手。

小猴子特别亲奶奶,自打一岁多断奶之后,就白天黑夜跟着奶奶,跟我和他爸反倒不怎么亲。我和他爸为了维系和谐关系,虽然知道老人会溺爱孩子,但为了照顾老人情绪,还是选择了放手。

然后问题就来了。

所谓“偷过的懒,总有一天要还”,说的是一点没错。

小猴子快四岁时,上了幼儿园,奶奶回了老家,去照顾她另一个小孙女去了。我和宝爸正式接任了照顾小猴子的职责~

然后我就发现,根本没办法跟小猴子和谐相处啊,因为他就是个“狼牙棒”,脾气又臭又硬又扎人,简直比祖宗还难伺候。

我们和小猴子之间,经常会陷入各种莫名其妙的“战争”之中,而且还是持久战。

问题篇

经典场景之1:

猴:妈妈,给我拿水!

我:你都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你自己拿啊!

猴:不行,我就要你拿!

我:你自己拿!

猴:不行,就要你拿~

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哭闹、撒泼打滚。

经典场景之2:

猴:妈妈,我要小汽车

我:小汽车咱们不是刚买过一个吗?

猴:不行,我就要一个红色的小汽车,跟谁谁谁的一样。

我:那我们改天再买吧,你看今天太晚了,超市都下班了,而且外面还下着雨~

猴:不行,我就要现在买,你就要给我现在买~

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哭闹、撒泼打滚。

别以小猴子就这两下,那还称不上“狼牙棒”,除了“我要”“我就要”“马上”之外,小猴子还有特别多“古怪”的行为。

经典场景之3:

有一次,小猴子放学回家,我骑自行车驮着他,快到家时,他手里拿着一个从地上捡的小玩具掉了,我已经骑出去好远了,可小家伙坚持让我停车,倒回去,捡起来。我本来气不打一处来,觉得那么个破玩意儿捡它干什么,但想到也许孩子真喜欢,我就推着他,倒回去,把小玩意儿捡了起来。然后距离门口其实也没几步了,我就没再骑车,而是推着车回到了单元门口。

没想到小猴子又不干了,他非要我再倒回到捡东西的那个地方,骑车骑回家,还用他的小手捶我。我这气,腾一下就上来了。

我恨恨地把小猴子从车上拎下来,车子一放倒,头也不回地就要自己上楼。小猴子紧紧抓着我的衣服,一边哭嚎,一边把我往回拽,这时候过来两个老太太,用奇怪的眼神打量我,那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恶毒的后妈虐待自己的继子一样,可明明我才是受害者呀!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最过分的还在后头呢!

经典场景之4:

有一次,还是小猴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我牵着他走在小区的路上,身后过来一辆汽车,我使劲拉了小猴子一把,把他拉到路的一边,对他说:往边上走走,不然会被车撞到的。我当时的语气稍微有点急了。

谁知,小猴子居然来劲了,看见前面缓缓来了一辆车,就挣脱我的手,直直地要往车上撞,还一边走一边恨恨地说:“我喜欢被车撞,哼!”

我当时的心呐,哇凉哇凉的,心想,我该不会生了个傻子吧?

以上,就是小猴子这个“狼牙棒”的“英雄事迹”,话说回来,他的英雄事迹可是海了去了,远远不止这些,只不过这是比较典型的几个场景而已~

传统方案+原因分析篇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我心软,妥协了;二是他爸打他一巴掌后,我心软,妥协了;三是实在满足不了的情况下就热吵或冷处理。

但是,热吵和冷处理都有弊端,有那么一两次,我坚持没妥协,一直任小猴子哭闹,可小猴子居然真就一直哭闹,持续了整整一小时有余,最后哭得一度哽咽,简直快要背过气去了,把我心疼的,最后还是因为拿出新玩具转移了注意力,这件事才算了结。之后,这种方法我就能不用就不用了,作为一个家庭教育从业者,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太简单粗暴,也太伤感情了,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怎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为了找到答案,我学习了大量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最后从心理学上获得了一些启发。

孩子为什么会特别固执,会撒泼耍赖?就我看过的理论,再结合我对小猴子的观察,原因有两点:

一是,他的需求和意志,长期被忽略或压制,所以他用歇斯底里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需求

二是,他不确定父母是不是爱他,所以用故意捣蛋的方式,来一遍遍确认你是爱他的

后来,我反思我们对待小猴子的方式,发现,这两条居然全中了。

小猴子之所以这么激烈地“我要”“我就要”,确实跟我们过去经常故意忽略他的需求和意志有关。

奶奶带他的时候,就经常不自觉地“强迫”他。比如,每次吃饭,他都已经不想吃了,奶奶还在一口一口喂,有时候,他明确表示不吃了,奶奶会趁着他玩玩具不注意的时候,把一口吃的送到他嘴边,他习惯性地吃了以后,发现不对劲,就会特别气恼。

还有,晚上奶奶经常给他把尿,不尿出来就不撒手,在反抗了多次无果以后,为了能够尽早“完成任务”,他只好没尿也要硬挤出来几滴。

到了我和他爸这里也是一样。有时候他想让我跟他一起玩个什么东西,我们因为顾着看自己的手机,就各种敷衍,“嗯”“啊”“好的”“一会儿”;有时候他想让我帮他做个什么事情,我因为懒得动,就找理由搪塞过去了,“那个东西不好玩,我们别玩了”,“妈妈今天腿有点疼,明天再帮你啊!”

就是这些事情,让小猴子发现,无论奶奶也好,还是爸爸妈妈也好,都不会认真对待他的需求。他只有通过特别极端地大吵大闹,才能让我们注意到他,尊重他。

这就是小猴子变成“狼牙棒”的原因,不是他自己要成为那样,而是我们把他塑造成了那样!

1.对于孩子不是很过分的要求,能立刻满足,就立刻满足

比如,有时候小猴子会让我跟他一起玩汽车,或画画,或捏彩泥,如果我没有其他重要事情,哪怕再想玩手机,也忍一忍,先陪他玩一会儿。

有时候,很晚了,他还想听故事,我会忍住埋怨,跟他约定再讲一个就睡觉,然后声情并茂地给他讲。

有一次,我骑自行车载小猴子回家,刚到单元门底下,小猴子不高兴了,就是不下车,说“你骑得太慢了,我想要快速的,你给我倒回去~”我本来想发火的,但转念一想,他想要坐快点的自行车,这也没错呀,只不过我觉得麻烦而已,并不过分。于是,我立马调转车头,跟他说:“走,妈妈带你兜一圈儿”。奇怪的是,我这么说了之后,小猴子反而不坚持了,我车头刚调过来,他自己就从后座上爬下来了。

那对于那些孩子明明自己能做但非要你做的事情要满足他吗?我的观点是,可以满足他,但要告诉他,你是因为爱他所以帮他,而且爱是相互的,这次你帮他,希望下次他可以帮你

比如,小猴子有时候会特别喜欢“支使”我,明明水杯就在旁边,走两步路就能够到,他偏偏不动,让我给他拿。这时候我要不拿,就又会引发一场亲子大战。我现在的处理方法是,我会开开心心给他拿,但拿完之后会跟他说:“我帮你拿了水杯,你会感谢我吗?”小猴子会略带娇羞地说“谢谢”,我会接着说:“那下次你也帮我拿,好不好?”小猴子:“好的”。

2.对于有些没办法立刻就满足他的需求,曲线救国,变个法儿地满足他

比如,有一天晚上,外面下着雨,小猴子突然说,要买“护栏”(一种玩具),而且“马上就要”。我跟他解释了一通,告诉他,外面天下着雨,而且晚了,超市关门了,他不听,一直闹。后来我灵机一动,跟他说,“不如妈妈给你做个护栏吧,妈妈做的可比买的要酷多了。”

然后,我就用硬纸和胶棒糊了下面这个东西。

小猴子居然开开心心地把玩了老半天,再也没提买护栏的事情。

到最后有话说:

孩子长大过程中,很多方面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他们,可能有些家长们觉得“来得及”的事情,其实早就应该被提上日程了,教育孩子不能总是“等一等”,要及时才能有效哦。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