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儿子长大后跟妈妈不亲了?李玫瑾:养熟男孩,做好这三点

时间:2022-02-12 18:16:39来源:亲子微时光

作者丨哎呀妈

来源丨男孩派

ID丨boy666dj

前几天在朋友家,刚好看到她儿子从屋里走了出来。

朋友扭过头,冲着小孩大喊一句:

“儿子,过来跟阿姨打声招呼。”

没想到,小孩一声不吭走开了,留下了满脸尴尬的朋友。

“哎,我这儿子,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去年上初一刚接回来,你看,和我一点都不亲。

没少亏待他啊,别人有什么他也有,但就是和我没话说,搞得不像亲生儿子一样。”

刚开始看到孩子冷漠,不爱搭理妈妈的样子,确实感到奇怪。

但听朋友这么讲,瞬间懂了。

原生家庭是因,孩子是果。

都说男孩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他出生到6岁,6岁到13岁,14岁到成年,这三个成长阶段都需要父母的科学照顾和正确抚养。

尤其是妈妈,更应该随着男孩的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

忽略男孩的成长所需,往往容易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破坏男孩正常的发展秩序。

01

爱和陪伴

决定幼龄期母子关系的底色

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中,男孩凌霄的遭遇最令人揪心。

小时候,爸爸工作忙天天早出晚归,妈妈酷爱打麻将,经常把他和妹妹锁在家里一走了之。

妹妹意外死亡后,妈妈对他的怨恨更是肉眼可见。

对他极度冷淡,不好好给他做饭,整天沉浸在丧女的悲痛当中。

甚至当他的面,和丈夫大动干戈,推翻餐桌,气急败坏指责他是杀死妹妹的凶手。

最后,妈妈更是狠心抛弃他,远走他乡,十几年来对他不闻不问。

对妈妈,他心有念想。

但长大后再次见到妈妈时,满脑子全是被忽视、抛弃的压抑,根本无法和妈妈和好如初。

类似的事情,现实中比比皆是。

许多妈妈看来“无关紧要”的早期照顾缺失,其实是埋在母子关系里的雷。

即便孩子长大后,表面上对妈妈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但缺乏爱和陪伴的童年,早就切断了男孩和妈妈间的亲密感。

节目《畅所欲言》中,从小就得不到妈妈关注的刘先生便是如此。

因为哥哥出生很坎坷,动过大手术,所以妈妈把爱全都倾注在哥哥一人身上,对他没有过多的陪伴和关心。

一直以来,他自认为是妈妈的备胎,可有可无。

十多岁便独立离家,去外地闯荡,遇事从不主动跟妈妈讲,过年也不回家。

妈妈怪他不孝顺,他却怨妈妈不爱他,没给他足够的母爱和温暖。

《养育男孩》一书说:

从出生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的幼龄期,是和父母建立爱、亲密和安全的最关键时期,母亲的哺乳、拥抱、抚摸和亲吻无可替代。

6岁前男孩的安全感,主要来自妈妈的关爱和悉心照料。

就像男孩的心灵粮食,不可或缺。

如果在这个时候,妈妈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陪伴,那么将来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再跟儿子建立起牢固的亲密关系。

相信他这份被满足的早期依恋,定能让他拥有被爱的确信。

02

支持和肯定

是维系少年期母子关系的纽带

男孩一上小学,很多妈妈总有这样的苦恼:

明明儿子6岁前还挺讨人喜欢,现在却成了永动机,管也管不住;

分分钟都有奇奇怪怪的念头,一不留神就被他气到七窍炸裂;

跟他讲道理,左耳进右耳出,全当耳边风,到头来还吃力不讨好……

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

一二年级疯狂晒娃,三四年级人间蒸发。

少年期的男孩顽皮、好斗,让老母亲们想爱都爱不起。

于是很多妈妈选择了打压、控制和怒吼,以至于母子关系越来越僵。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这样一段经历。

小学四年级时,他喜欢看小说。

由于看得太入迷,好几次忘记写作业,妈妈知道后,对他又打又骂,还扣他的零花,不让他买书看。

一次,他私藏的小说被发现了,当着全家人的面,妈妈恶狠狠将小说撕得稀巴烂。

那件事情后,他心怀芥蒂,做什么事都防着妈妈,也不愿和妈妈多说半句。

和他的遭遇截然不同的,是纪录片《小小少年》里的殷然。

这个对虫子几近狂热的孩子,背后站着一个无限支持他爱好的妈妈。

刚开始,他对虫子感兴趣,妈妈没有嫌弃或否定,而是陪他一起研究,想了解虫子有趣在哪。

养虫的术语很多,晦涩难懂,但妈妈始终放低姿态,像学生一样跟儿子学习。

她的支持和理解,让殷然收获自信,继续坚持自己的爱好。

就算同学不理解他,觉得他怪,他也毫不在意,和妈妈之间的亲密感,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养育男孩》指出:

男孩的少年期,正在感受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

妈妈的批评、指责,只会给他带来强烈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让他觉得“我什么都做不好,我特别糟糕”。

只有妈妈的认同和肯定,能激起他的生命活力,让他拥有不断挑战自我的底气。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他兴高采烈告诉你自己的新发现,或展示自己的热情时,

请微笑着告诉他“你真棒”、“你可以”。

有妈妈爱的支持和鼓励,相信未来的他,才会打心眼里尊重和喜欢妈妈。

03

适时退出和闭嘴

是重塑青春期母子关系的良药

关于“儿子的青春期”,作家麦家这么形容:

就像陪伴一头老虎,得小心翼翼。

不少男孩父母深有同感,青春期不仅会和儿子爆发战争,还是亲子关系最差最难调节的时期。

妈妈们一想到更有深深的无力感。

《变形计》里,吴献强妈妈比谁都在乎自己的大儿子,也很上心。

但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儿子总是反感她,动不动和她吵,一沟通不了就离家出走。

其实答案从她日常和儿子的互动,便能一探究竟。

在家里,只要看到儿子玩手机,她就忍不住会多说两句,要么叫儿子多看书,要么数落他不思进取。

以为“激将”有用,不料她苦口婆心的唠叨,密不透风的管束,让儿子越听越烦,越听越恨不得赶紧逃离现场。

说到底,不是男孩变了,而是面对青春期的他,妈妈以往的教育模式,权威者的姿态注定赢不了男孩已经进化的心。

青春期的男孩,思想独立有主见,情绪容易失控不好管。

为了避免母子间的“针尖对麦芒”,李玫瑾教授建议:父母要学会闭嘴。

著名心理医生中村恒子也说: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要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分离出来。”

儿子刚上初二那会,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母子大战”。

有一天,他突然锁上房门,不到饭点不出门,问他几句“在干什么”,换来的总是不耐烦的“你别管”。

忍不住好奇,悄悄走进他的房间搜刮线索。

却被他察觉到我未经允许进他的房间,当晚我俩吵起来,吵到累了,他索性跑到外面过夜,硬是不回家。

后来我妥协了,不再过问他的事,该干嘛干嘛。

几个月后,他主动找我,跟我讲他关起门是在准备一场比赛,不愿被打扰。

这事之后,我恍然大悟了:

对待青春期男孩,责备无用,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

既然他长大了,希望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那么能为他做的:

就是退一步,和他站在一边,理解尊重他的独立个性;

闭上嘴,多做饭,安静地守护着他的健康成长。

适时的退出和示弱,是青春期重塑亲子关系的良药,更是留住孩子心的妙方。

04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一位妈妈写信求助心理专家陈默老师,哭诉自己对儿子的爱而不得:

儿子一出生,就在爷爷奶奶家,可她从不亏待儿子,每周都会买很多东西送给儿子。

小学时想把儿子接回家,儿子死活不干,无奈之下继续让他住在爷爷奶奶那,自己隔天都会过去检查他的学习情况。

上初中了,坚持把儿子送进寄宿学校,整整三年,她和丈夫经常晚上跑去看儿子,给他送这送那。

可儿子如今15岁了,不仅不和他亲近,甚至嫌她啰嗦,一言不合就吵架。

她很委屈,为什么那么爱儿子,儿子却丝毫体会不到?

回信里,陈默老师一针见血指出:

孩子每次见到你,最需要的不是玩具、零食,而是你们对他的亲密感情,比如你热情地拥抱他、和他玩。

同时也给出建议:

“你现在要做的事是,把早年孩子需要的母爱还给他,重新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

不容置疑,每一个男孩比谁都在乎妈妈。

他之所以不再表达亲密,往往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妈妈没有及时回应和给予。

如果你的孩子此时正处在幼龄期,请记住:他的世界渴望你的用心参与。

别吝啬你的拥抱和安抚,给再多的爱和陪伴都不为过,这能给他带来满满的安全和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活泼好动,展示出越来越多的男孩气质,请好好守护他对生活的热情,尊重他对世界的探索。

告诉他:妈妈随时都在,我会永远支持你,帮助你。

如果你的孩子渐渐长成大人模样,身心发生巨变,别急着开口,请多听听他的心声,给他做主的机会。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妈妈要学习的功课。

对他最好的爱,就是北大才女赵婕说的那样:

“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05

最近看到儿子一脸的成熟,茁壮的身板,不禁总想起作家龙应台那段自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

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的确,男孩的成长,注定是妈妈这一生最大的挑战。

但教育对了,会收获许许多多想不到的惊喜和意外。

好不容易带他来到世间一趟,总要清楚知道,他需要什么,便竭尽全力给他什么。

相信按他的需求,丰丰富富地给予,定能给他一个美满的童年,许他一个自由幸福的未来。

母与子的缘分,也会是彼此生命里最美好的祝福。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