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愿“宝贝回家”有更多双向奔赴的故事

时间:2021-12-24 20:16:08来源:红网

文/景野灏

据12月23日央视新闻报道,电影《亲爱的》主人公原型孙海洋夫妇于22日驱车来到山东阳谷,将被拐14年的儿子孙卓接走返回深圳。目前,该电影中,仅剩杜小华一人尚未找到孩子。

从12月6日孙海洋一家认亲仪式那天开始,半个多月来,网友们就像追剧一样刷着“小卓卓”的最新进展。不仅是因为孙海洋寻子故事充满坎坷并家喻户晓,也因为在认亲现场,孙卓一路小跑奔向父亲并与父母相拥,还说出“爸爸,没事的”这暖心之语,让人深感这孩子太懂事、太善良,应当有最圆满的结局。

然而,在认亲初期,孙卓曾明确表示“会留在养父母身边”,这让很多网友觉得遗憾,因而一路“追剧”并在相关短视频下留言,呼唤孙卓回家。当大家后续得知孙卓改变主意,希望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以及孙海洋夫妇驾车千里接子后,百万网友“云护送”他们一家人返程,满屏都是“一路平安”的祝福,这场面戳中很多人泪点。其实,这本质上也是人们对于亲情、团圆的认同和心理投射。

孙卓的一路小跑,这个细节让孙海洋夫妇压抑多年的情绪瞬间得以发泄,也感染着每一个人。有人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是寻亲故事中最圆满的句号——被拐孩子与亲生父母双向奔赴。

前不久,与孙卓几乎同一时间被拐的符建涛也找到了亲生父母。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仅是父母在找他,他也在找父母。即便4岁被拐,但一直对亲生父母有印象,从小到大始终对自己的身份存在怀疑,甚至在网上查找亲生父母留下的寻子启事并按照联系方式与生母取得联系。

他们与亲生父母的双向奔赴,让人们看到“宝贝回家”最动人之处——认亲只是走完了多年寻亲路,而心理认同才是真正的回家路。双向奔赴之所以最打动人,是因为,我们看到太多被拐的孩子即便与亲生父母相认,也会选择留在养家的事例,甚至有的还和亲生父母产生隔阂与矛盾。比如有被拐的孩子将生母微信拉黑,至今没有回过家乡,还有的斥责生父“你害得我没有家了”……

“留在养父母身边”,孩子的选择对亲生父母而言,意味着第二次失去孩子。但现实就这么残酷。即便是回了亲生家庭,由于多年的陪伴缺失、情感缺失,孩子很难有融入感。正如孙卓曾说:“在养家的这14年,对于十几岁的自己来说,已经是全部了。”一边是巨大的困惑、疏离,一边是亲人潮水般汹涌的爱的表达,这种撕裂感、不真实感,让很多被拐孩子处于压力和矛盾中。

认亲现场,孙卓妈妈问他:“爸妈对你好吗?”这句话让很多人破防——明明自己才是孩子亲妈,却要小心翼翼地这样问,孩子回答好与不好,都像尖刀扎进亲妈的心里。好在,这个家庭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被拐的孩子是无辜的,让每一个被拐的孩子做出如孙卓、符建涛一样的选择,并不容易。这不仅仅是能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问题,背后牵涉太多道德、观念、情与法等问题。

我们期待,社会大环境对拐卖儿童买卖同罪形成更大的共识,对促进“宝贝回家”形成友好、温暖的社会环境。正如此番孙卓回家历程中,很多网友扒出了他的抖音号并纷纷留言,讲述父母的不易以及全社会的价值认同,有人得到了孙卓本人的积极回应。不能不说,社会的拥抱与关爱,或许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被拐的孩子对归属感有新的认识。

当然,根源还是要从源头上实现“天下无拐”,不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就在孙卓失踪的2007年,公安部打拐办正式成立。2009年,全世界首个“打拐DNA信息库”在我国建立,在当年的打拐专项行动中,DNA数据库为98名被拐儿童找到亲生父母。如今,越来越多家庭团圆,让我们看到科技打拐的希望。截至2021年11月30日,各地公安机关在“团圆”行动中累计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8307名。

如何帮助被拐的孩子从心理上认同亲生家庭,这是“宝贝回家”后,社会各界都该思考的问题。希望“宝贝回家”的路上多一些双向奔赴的故事,这是弥合多年的缺憾,也是真正续写亲情故事的开端。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