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儿子精心准备清明节礼物送妈妈,妈妈看到苦笑:这是要把我送走?

时间:2022-04-05 20:16:50来源:孕育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转眼间,一年的清明节到来了。清明节是踏青出游的日子,更是人们纪念先人的日子。提起死亡,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以至于父母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主动提及,孩子们自然对“清明节”的含义一无所知。

儿子清明节精心为妈妈准备礼物,妈妈看到后哭笑不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天,大家主要就是“扫墓祭祖”。一般在过其他节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喜欢说“节日快乐”。但如果听到有人对你说:“清明节快乐”,你会是什么反应呢?

最近,一位妈妈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令她苦笑不得的事。这天一大早,妈妈还没起床,就收到了来自儿子精心准备的“礼物”。

画面中,儿子十分庄重地举着自己准备的礼物,礼物是用白纸板打底,上面贴上真花和叶子,地下还插着两根棍子,纸上还写着“妈妈,清明节快乐”。

不得不说,儿子的手工还真的不错,花在颜色上的搭配,硬是做出了“花圈”的既视感,更有神韵的是,下面的两个棍子,简直是“神来之笔”。

儿子表示:都说女人喜欢花,也为了感谢妈妈的辛勤付出,自己在不知道清明节是什么节日的情况下,特意为妈妈准备了一个类似“花圈”的礼物送给妈妈。

不过当儿子把礼物拿给妈妈看时,顿时让妈妈破防了,也不知道是该生气还是该苦笑,而对着这份礼物,想必这位妈妈到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闹出这样的乌龙,主要就是对清明节日的含义不理解,中国的父母一直都是比较忌讳谈论生死的,似乎这个话题有些过于沉重,重到我们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家长如何给孩子讲解“生死”?

中国人一直都喜欢“讨口彩”,因此十分畏惧讨论死亡。一年中似乎只有清明节才能放下心里的忌讳,讨论下死亡的话题。假日期间,我们通常会带着孩子去给逝去的亲人们祭扫坟墓,这时也是我们帮助孩子理解“死亡”契机的最好机会。

允许孩子参加亲人的葬礼和扫墓:

带孩子参加葬礼或者扫墓并不是一件坏事,让孩子在葬礼上和亲人道别,也是让孩子见证,亲人去世后并不是简单地消失了,而是有很多有爱的人会一起为他送别。

大人如果对死亡一直缄口不谈,那么孩子势必会有恐惧的情绪,要让孩子懂得,人为什么会死亡,也是排除孩子幼小心灵对死亡的恐惧。

因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就像树和花,春天长出的新芽,秋天就会凋落,年复一年,新旧更替,没有什么可怕的。

不必遮掩自己的悲伤情绪:

失去亲人,我们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强忍眼泪或者悲伤情绪,让孩子感受大人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要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要让孩子懂得珍惜,珍惜当下的时间,珍惜与亲人的团聚,珍惜所有的生命。

要让孩子懂得亲情的无可替代:

告诉孩子无论怎样,父母亲人对于他的关爱无时不在,即使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们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里。

“死亡”是一个无需回避的问题,大人和孩子理性看待就好

其实,对于谈论死亡的这个话题,原则很简单:孩子需要真相和安全感,告诉孩子:“所有人和生命都会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但是在我们死亡之前,我们会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现在只需要好好生活,享受当下”。

孔夫子曾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而我们小时候,当问及父母我们是如何出生的时候,父母的回答大多是“河边捡的”、“垃圾堆捡得”。

而大人们对于死亡,似乎也是十分避忌。即使在现在,很多孩子“童言无忌”,谈论到死亡,长辈们都会连忙“呸呸呸”。

大人无需教导孩子生命的终结是由于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放缓,也不用让孩子背诵各个国家的平均年龄,从而让孩子理解到“死亡”的含义。

比起死亡,我们更需要做的,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去了解身体的人,去好好地感悟人生,品尝每一刻的酸甜苦辣,每一丝真情实感。

今日话题:正值清明时节,在教育孩子面对死亡的过程中,你都有哪些心得呢?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