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探索全职妈妈切身之惑

时间:2022-02-12 10:17:14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1日讯(记者李煦)《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是一位人类学学者对全职妈妈社群四五年持续参与、观察、记录和思考的纪实作品,真实呈现全职妈妈的境遇,反思和探索女性价值多元的可能性。

全职妈妈?难道还有兼职妈妈?育儿也有KPI?做家务要不要领工资?曾经信誓旦旦说“回家吧,我养你啊”的男人,现在说“你跟我不同步了”,怎么办?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还能拥有个人空间吗?高知女性做全职妈妈,是不是一种浪费?全职=全能,你解锁了自己身上多少技能?

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博士,也是一个妈妈。4年前开始接触一个全职妈妈社群,从此就开始留意这个人群。她认为,在一个家庭中,全职女性是轴心;女人有多自由,男人才能有多自由;妈妈强大和安定,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可是,承载最多的女性本身,她面对自己,身体、外表、经济使用权、家务、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自我定位和价值实现等等,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女性正在或者将来都会亲历的切身之惑、之痛。

【精彩试读】

孩子是“优秀产品”,妈妈做产品经理。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结识了夏霖,她描述了自己的职场经历,从一家国企的技术总监到合资企业的医药代表。儿子出生时,夏霖还在职场打拼,父母帮忙承揽了一切,儿子成绩始终平平,也没有培养起什么爱好,初二的时候还染上了网瘾。在我们所在省份,初中升高中的比例是50%,意味着有半数的学生没有机会升入高中。夏霖和丈夫都是从乡村通过苦读到省城上了大学,实现了命运的改变,丈夫至今仍是整个家族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在夏霖看来,儿子如果连大学都读不了,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办。

夏霖当然不可能接受孩子无法上大学的现实。儿子初二下学期,开完了家长会,那时儿子的成绩已经注定无法考上高中,夏霖下定决心,辞职,陪读。

“不是他上初三,是我上初三,我把两个人的初三都上了,整个初三,只要放学,我几乎分分钟都盯着他,儿子所有的课业内容我都要先学会,再手把手教他。刷各种题,一遍肯定不够,三遍也不行,十遍,二十遍。”

应付着逆反,对付着叛逆。夏霖软硬兼施,威逼加利诱,跌跌撞撞,终于把儿子送到了高中。“这也是刚刚开始啊,还有三年的路要走,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上一个普通本科也没有任何意义。”

夏霖总觉得自己错过了儿子的幼年成长,才让学业成就之路走得如此艰难,对于女儿,夏霖早早就打下基础,按照她的原话“100天培养一个好习惯”。阅读习惯100天,练字习惯100天,英文诵读习惯100天,钢琴弹奏习惯100天……

“我对女儿很放心,书法获得了两个省级的奖项,毕竟她的习惯基础都打下来了。”

“至少在申请重点初中的时候,孩子的简历上已经有了不少内容。”

夏霖把全职妈妈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体现着夏霖的付出。

母亲投入度是孩子优秀的必然因素?

夏霖也说出了她的困惑,有一天她开车送女儿上学,聊起了头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的理想”,夏霖问女儿:“你的理想是什么呀?”女儿回答:“像你一样,当个妈妈。”夏霖马上正色说:“不行,怎么能说当妈妈,老师说理想是你要当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不能只当妈妈,多没出息。”夏霖那一天内心都很矛盾,她不希望精心培养的女儿,掌握了无数的才华,最终只满足于在家里像她一样做一位全职妈妈。但是,她又不确定,曾经如此热爱职场的她,不是也退居家庭吗?为什么女儿一定就是例外呢?

全职在家的两年多时间,夏霖每一天晚上必须在家陪伴儿子学习,没有过独自旅游,没有过悠闲刷剧,甚至连与朋友聚餐都没有。与老公的结婚周年纪念,自己的生日,通通都在家草草度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都靠边站。

“要说全职妈妈悠闲,我真的不同意,我体会到其中的滋味,根本就是24×7啊。”夏霖感慨。

夏霖从职场回到家庭后,她的责任也变得更重,似乎孩子所有的事情只要妈妈在就都能解决,儿子学习成绩上来了,固然夏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么孩子的心理素质呢,孩子的社交能力呢?创造力呢?夏霖发现儿子有点孤僻,朋友很少,对于这个阶段的男孩而言,儿子显得郁郁寡欢,她担心内向会影响儿子的发展,但是她也真的无能为力。因为她全程看护孩子的成长,所以孩子出现的所有问题似乎都要归责于她,她总是无端地责怪自己,母亲变成了追因的最终一环。

在美国,学校分层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为了能够进入私立幼儿园,母亲需要在孩子0岁时就准备好一切,大脑开发、认知启蒙、行动训练,圈子构建,是的,你没有看错,0岁时候,母亲就要处心积虑地为孩子建立阶层匹配的玩伴。对于美国上流社会母亲来说,孩子的自然属性最好不要出现,孩子从小就要将教养内化在骨子里,不能鲁莽,更不能粗俗,一句脏话也许会引起老师对孩子家庭背景与教养的深刻怀疑,很可能就被逐出这个圈层,濒临降维打击的风险。进入学校的孩子,智力能力存在鄙视链,连语言水平、兴趣爱好都有鄙视链。会不会马术,野外能否擅长登山和划桨?小学阶段是否会熟练使用文法?是否能用精致代码呈现主张和看法?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经将不同阶层的语言使用分为精致代码和限制代码,工人阶级的孩子经常使用的是限制代码,其特点是句式简单,指代词汇使用混乱,句子结构单一,缺乏抽象词汇。而精致代码则相反。只有占据到顶端,才能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面试,进入到常青藤名校,才能实现家庭社会阶层的保卫战。

这种教育目标指导下,几乎没有放养的孩子能够获得成功,每一个“成功”保住阶层地位的孩子背后都站立着一个投入巨大精力和无限时间的妈妈。妈妈们设计培养计划,妈妈们讨论培养方案,妈妈们陪伴在孩子左右。在孩子入学后,全职妈妈想尽办法进入班级乃至学校的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慈善活动,参与学校的文化节日策划。她们将自己锻造成强大的教育系统,甚至希望自己一举一动都可以对孩子起到示范的作用。

学者哈斯观察到这一现象并且将此种教养方式称为“密集母职”(intensitivemothering),指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听从专家的育儿建议,代入全部的情感和热情,以及伴随着金钱和时间的投入。从观察者角度,这些身处育儿阶段的女性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她们以孩子的立场设计生活,以孩子的视角观察周遭,以孩子为主位设计交往圈子和交往内容,但是,她们失去自我的同时,却将她认为有利的一切给予孩子,孩子的生活被精心设计,孩子的时间被精心安排,孩子的朋友被精心挑选,孩子没有犯错的可能,甚至没有尝试犯错的可能,孩子没有探索自我的空间,也没有树立自我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孩子也没有了自我,孩子与母亲被密集育儿紧紧绑缚,两个自我都被啃噬消耗。

【编辑:丁翾】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