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妈妈的温柔,才是宝宝智力发育的“营养素”;育儿别错了方向

时间:2020-08-06 16:16:15来源:沫沫的静好岁月

前两天带着小宝外出玩的时候,一位妈妈看着小宝的个子和她家孩子差不多高,语言表达也不错,就主动询问我们多大了。

知道小宝4岁多了之后,开始连连问我:孩子能不能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不能背诵若干古诗词?能不能掌握百十个英文词汇?……还“吐槽”说:她家的孩子,也是快4岁半了,这些大都可以实现,但是总觉得还不算流畅,想问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一脸懵懂,天啊!4岁的孩子,已经需要掌握这么多知识了吗?

回头看看小宝,昨天我还听到他姐姐开玩笑的问他:“12+11”等于几,小宝回答说:“啊,我的指头不够数啊!”引起我们的大笑。

怎么今天就遇到这般“神童”?100以内的加减、100多个英文词汇、100多首古诗词……

小宝这哪里是落后在起跑线上啊!简直是还没有上线,就直接被“秒杀”了,好不好?

可是,当我崇拜的看向那位小“神童”时,却发现他大半儿的时间,都静静的,不愿意和同龄小朋友在一起玩,明显,也没有小孩子那种动辄肆意奔跑、哈哈大笑的快乐感。

那个小宝贝就默默的站在妈妈身边,手里抠着一个益智类的讲故事玩具,眼睛却一直看着那些玩耍的孩子们,有些羡慕,又有些茫然。

很快,他妈妈大概发现和我无法进行“深度”沟通,就转身对孩子说:“已经出来休息快半个小时了,我们回家继续吧!”说完,头也不回的拉着孩子就走了。

我惊异于她对孩子的语气,那么冰冷、趋于形式,而且命令的口吻、俨然一副上司对下属的方式。若非是刚才她说那是她的孩子,我都要怀疑是否是亲生母子了。

【传统育儿VS现代育儿】

在传统的育儿理念中,教养孩子的重点都放在了认知能力的发展上,于是应运而生不少号称能促进孩子脑部发育的方式方法和培训;同时也让不少父母有了紧迫感,一出生就要为宝宝准备好所有的竞争武器,甚至有的父母在和孩子玩耍时,也处心积虑地使用教学资料或智力玩具。

然而,现代育儿的观念却更趋向于亲子间双方的和谐发展和有效的情感交流。

换句话说,马戏团里训练小狗学算术,小狗狗完全可以正确的解答算式。可事实上,小狗并不是真的会算术,只是在表演一项特技。

让孩子过早辨认文字、数字、颜色、形状,会迫使孩子使用较低层次的思考方式。这些特技不但无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是社交动物;而非只知道睡与醒、饱和饿、哭闹等。

在无数的研究实验中,新生儿持续展现出主动寻找刺激的行为,而且有所偏好。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这些感觉有所反应,就难以和孩子之间形成感情互动。

事实上,父母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感情互动,可以刺激婴儿脑部神经的连结,协助他接收外来的资讯。

大约在婴儿8周大时,就能直接和父母进行眼神接触。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将得到孩子爱的眼神。

专家认为这种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能力,是母亲的天性和本能。

【妈妈的温柔是婴幼儿智力、听力发育的“营养素”】

聪明的母亲,在孩子呱呱落地之时,就应多爱抚孩子,这种无声的交流所表达的爱心无疑启动了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受到周围陌生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活动。

孩子牙牙学语时,妈妈温柔的语言,对孩子智力发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话实现的。

有关研究表明:

在正常条件下,婴儿出生6个月后,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只是这时属于“鹦鹉学舌”型的,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

1周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语了;18~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从而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因此,在培养孩子说话时要注意方法:

一是注意趣味性,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

二是注意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连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一起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只有让宝宝把学习的外在压力转变成为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才是真正的开启学习之旅。

所以,培养孩子的具体学习目标,比如掌握了多少单词、背诵了多少古诗,以及学会了多少加减法,让孩子领先一步,具有优越感,并没有什么错。

但是在培养孩子具体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去训练孩子,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才是为人父母更应该看重的核心内容。

与此同时,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与同龄孩子相处的能力,也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啊!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