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做三孩妈妈,你仔细考虑好了吗

时间:2021-06-25 08:16:36来源:今晚报

多子女家庭教育应量体裁衣

“一个精养,三个就开始散养。”多位接受采访的三孩妈妈表示,教育投入成倍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压力是她们的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020中国家庭教育行业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中产人群在支出结构上,教育支出比例为52%,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日常开销71.2%和房租房贷53.9%的第三大日常支出。收入越高的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比越大。

放开三孩的政策一出,二胎妈妈小张家里就闹起了矛盾。“再生一个,说不定是个女儿,就算不是,三个孩子多热闹。”最近,丈夫的念叨让小张有些上火。为了打消丈夫的想法,她给丈夫算了笔养娃的教育账。

小张夫妇在北京经营着一家钢琴店。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生意不比往年。他们有两个儿子,都在学习小提琴,每周各自一节400元的“一对一”课程。小张对孩子寄予厚望,每个月还要再上一节1500元的大师课。仅学琴一项,两个孩子一年花费近6万元。

目前大儿子在一所公立小学就读,学费不是压力。但小张为小儿子报名了一家双语幼儿园,一年的学费达到10万元。

除此之外,两个孩子放学后还要上英语辅导班、跆拳道班。除了教育投资,每年带孩子旅游,参加冬、夏令营,开阔眼界,也是小张的必选项目,每次费用在数万元不等。

目前,每年用在两个孩子课外教育的花费要18万元左右,如果再生一个,小张担心每个孩子都会因为家中财力有限而降低教育和生活质量。

2019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商业教育辅导市场消费力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52.3%的家庭都会给孩子报校外辅导班,校外学习成为大部分中国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必选项。一到四线城市的选择比例在62%到67%之间。

多子女妈妈亟待社会支持

一份《2021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妈妈选择不做全职妈妈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和满足自己对事业的追求。

该报告还指出,妈妈们产假结束回归职场的主要难度有: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知识技能需要更新、跟不上工作节奏等。

正因如此,在杭州工作和生活的小林一直不敢再生二孩。她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刚结婚时二人有清晰的计划,用好国家人口政策,至少生两个孩子。现在三孩政策已放开,小林却连生二孩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作为从国外引进的艺术类拔尖人才,单位对小林委以重任。她经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凭借努力打拼,她很快得到晋升。

今年9月,小林的孩子即将上小学,一直帮忙照看孩子的母亲打算回老家养老。现在若放下正值上升期的事业去生孩子,小林很难取舍。“二孩都不敢生,更不用说三孩了。”在她看来,再生一个孩子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事业,也会影响老大的生活和教育质量。

“在当下生育观念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实力不是决定是否有生育意愿的基本条件。”人口专家认为,除了人口政策的调整,真正能让人释放生育潜力的是相关配套支持措施,社会福利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多生孩子。

对于支持三孩生育的配套措施,国家卫健委回应称,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专家建议,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比如税收优惠、产假、育儿补贴等。此外,他认为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开办0到3岁的托育机构,让女性可以带着孩子上班、入托,午休时间又可以探望,是帮助女性更好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有效办法。

“女性既想生育三孩,又想正常工作,势必要付出更多代价。”专家提醒,配套支持政策的落地是一个长期过程,三孩妈妈想兼顾家庭和工作,需要自己先做好各方面准备。

无论当下处境如何,接受采访的三孩妈妈们表示,并不后悔自己当时的选择。她们还有个共同感受,养育孩子的幸福感远大于生活压力。但她们也不会直接建议别人生三孩,毕竟这是件太有挑战的事。

王培莲(摘自《中国青年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