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少陵原遗址出土文物有限,令人感到失望,专家却说挖到“宝贝”了

时间:2022-02-17 12:17:24来源:历史大解秘

在考古发现过程中,最让专家们感到欣喜的就是能发现宝贝,也就是一些有价值的随葬品,但有时候除了随葬品之外,墓葬本身也十分重要。比如,专家们发掘了少陵原的十六国墓,虽然墓葬早已被盗,但是考古专家们却表示他们挖到了真正的宝贝,究竟是什么样的宝贝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少陵原位于陕西西安的郊区,在汉代时称之为鸿固原,又因为汉宣帝刘询的杜陵在此,所以也被当地村民叫做杜陵塬。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专家们对少陵原展开了深入考察,在此也发现了历朝历代的古墓群,比如有西汉张世安家族墓,唐代郭子仪家族墓和唐代宰相韩休墓等,并且还有数以千计的平民墓葬。

总而言之,少陵原具有极大的考古发掘价值,一直以来也让学界专家们格外关注。在2019年,专家们规划了少陵原的考古项目建设,并在此后的两年中发掘了一处古墓群,据初步勘察表明是三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经过长达半年的清理和发掘,考古专家们确定三座墓葬的等级和规制不一样,由2座小墓和1座大墓组成,另外在每个墓中都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盗洞,由此也表明了墓葬早已被盗。在后续的清理过程,专家们出土了一些普通的陶器,比如陶罐,陶碗和陶仓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动物陶俑和人俑,也看起来很普通。

墓葬被盗让专家们都感到心灰意冷,有价值的随葬品都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只留下了一些他们认为不值钱的瓶瓶罐罐。后来,专家们又继续发掘墓葬,结果这座大墓竟然让专家们改变了心态。首先,这座大墓的面积不小,长约81米,宽约46米,深约12米,而同时期的其他墓葬都不足该墓葬的十分之一大小。专家们表示,如此规模的墓葬在十六国时期还很少见,因此对墓主人的身份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很可惜墓葬内没有墓志,也没有其他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东西,即便如此专家们还依然认为这座墓葬具有极大价值。

对很多读者来说,或许对十六国的概念都很陌生。所谓“十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从公元204年到公元439年,共计135年。历史学家表示,“十六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最混乱和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南方和北方政权林立,从最西边的西域,到最东边的黑龙江,共计有16个政权小国,即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夏(北魏《十六国春秋》)。除了十六个政权外,其实还有五个胡人部落不断侵扰,即匈奴、鲜卑、羯、氐、羌,因此也叫“五胡十六国”。

总而言之,“五胡十六国”给华夏民族造成了一场劫难,民间百姓也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根本没有财力去修建墓葬,因此一直以来也鲜有发现十六国时期的墓葬。 现如今,就刚好有三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摆在专家们的眼前,虽然墓葬已经被盗,但是墓葬整体还保存完好,因此墓葬本身就是一个大宝贝,尤其是其中规制最大的一座墓葬,让专家们对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形态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这三座墓葬,专家们发现十六国时期的墓葬有明显的胡人文化特征,比如在壁画上还发现身着胡人服饰的侍女,另外还有一些胡人的陶器。最关键的是,在大墓的墓室内还有半开假门,土雕的建筑阁楼,这在以往的墓葬中都从未发现过。此外,专家们对比了十六国之前和之后时期的墓葬形态,也发现一些不同之处,比如每个侧室中都放置了棺床,一开始还让专家们误以为的合葬墓,但其实是一种独特的丧葬习俗。

在十六国时期,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产生了冲突和融合,我们如今已经很难去感到这种文化交流带来的后果,但是通过这一时期的墓葬能窥见一斑,让我们对当时的社会风貌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座十六国时期墓葬还入选了“2020年十大考古发现”,也说明它在历史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

参考资料:

《五胡十六国》作者:三崎良章,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