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真正爱孩子,请一定远离这几种有毒育儿方式

时间:2022-01-26 08:16:13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作者:木人(富书专栏作者)

看过一个视频,颇为心酸。

男人表示自己害怕回家,对方问是因为:“你爸总削你啊?”

他说现在爸爸出不动拳了,但是张得开嘴啊,每一次一回家,他就觉得自己活得愧对于天地。

他表示自己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人家小孩?你怎么这个样?”

“你当快递员吧,你没有当歌手的命”。

他说自己可以理解父母,但始终无法原谅他们。

男人言语充满了无奈,他下定决心,如果自己当了父亲,一定会“时时刻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伤害他”。

因为被父母伤过,所以要努力避免伤害孩子。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都愿意做的事,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也是我们一直学习的功课。

托尔斯泰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爱得方式恰当,父母轻松,孩子获益,而有毒的育儿方式,只会让孩子父母两败俱伤。

不想伤害孩子,请一定远离这几种有毒的育儿方式。

二分之一式育儿

武志红老师在书中写过:“有问题的家庭结构,常可归到一种模式上: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这样的现象太常见了,多少家庭在孩子教育、养育等等方面,理所应当的都视为妈妈的任务,仿佛爸爸只是一个称呼。

殊不知爸爸的缺席,只会导致妈妈的暴躁,有时暴躁的妈妈还会直接对孩子发泄。

跟朋友聊天时,她吐糟,老公说她生完孩子脾气太坏,却从不自省为何?

她说,老公回家习惯打游戏,无心陪孩子玩,有时候孩子找他,他还嫌弃孩子影响他打游戏。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机,吝啬看孩子一眼。

每次自己看到这一幕,愤怒又无奈,有时候还会指桑骂槐对孩子说:“你没爸爸,”“你傻啊,人家又不理你。”

此时,对方或者无动于衷,或者直接开始争吵,最后孩子哭了,心里受伤了。

如果因为工作忙碌无法陪伴孩子更多,还可以理解,如果下班回家,宁愿自己玩手机,都吝啬陪伴孩子,无疑是不称职的父母。

父母的功能各不相同,都不可或缺。

《心理营养》一书中说:“如果说在安全感的给予方面,妈妈比爸爸重要。那么,在肯定和认同方面,爸爸的重要性要大于妈妈。”

爸爸教给孩子勇敢、担当,妈妈教会孩子认真、细腻,两者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心理学指出,有父亲的角色参与,孩子智商更高,并且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

相对于由母亲单方面教育的孩子来说,有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生而有父母,父母共同的陪伴和爱,才是给孩子完整的爱,任何一方的缺位,都会使得爱有缺角。爱孩子请给孩子最完整的爱。

两只手表育儿

心理学上有个人手表定律,指的是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手表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手表无法告诉一个人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对立的态度就像是孩子面前的两只手表,孩子无法接受到正确的时间。

《少年说》中,曾有个同学痛诉自己的父母不可爱。

因为爸妈经常因为他学习和作业的孰先孰后的问题吵架。

他说:“有一次我想先玩游戏,我爸认为我可以先玩游戏,我妈觉得我应该先学习。”

结果父母为此展开激烈争吵,最后还提出了离婚。

孩子自责地说:“当时我一边哭,一边自责,如果我学习很好,习惯很好,爸爸妈妈应该就不会吵架了吧。”

父母互不相让的拆台行为,落到孩子眼里就是自责。自责的背后是,是分裂和混乱。

此时父母双方,就像是孩子面前的两只手表,一刻之间,两种时间,爸爸有理,妈妈有理,你要向东,他要向西,彼此就像拔河,孩子一分为二,也终难分胜负。

爸爸妈妈相亲相爱才是家,彼此拆台对立面目可憎,为孩子上演恐怖片,最后伤得更深得还是孩子。

否定比较式育儿

许多父母,习惯吝啬夸奖,生怕孩子为此骄傲,总是否定孩子,更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激励孩子,试图让孩子奋力直追,可是往往适得其反。

看过一个视频,很有感触。

小女孩拿着试卷兴奋地告诉奶奶,自己考了一百分。

奶奶竟然笑着说“那是你运气好,让你给抄着了,你同桌每次都比你好”,小女孩欲哭无泪。

当她说“奶奶我也想学跳舞”,奶奶习惯否定“就你这粗胳膊粗腿的,就没见你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被打击多了,少了信心和斗志,临近毕业女孩开始找工作,奶奶看着手机说道“你看看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这么低,”

女孩告诉奶奶自己去面试,奶奶却向孙女炫耀:“楼下的琳琳都考上公务员了,我要有这样的孙女,就烧高香了。”

女孩一脸严肃回击说“那你怎么不认她当你孙女”,奶奶气急:“你怎么连玩笑都开不了”。

女孩顿时大喊:“从小到大,我听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不行’,你知道我有多自卑吗?”

奶奶却轻描淡写地说“我那是在激励你,是你自己心理素质不行”。

被否定和比较激励的孩子,不会因此变得优秀,反而有很多副作用。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用‘比较’来鞭策孩子,只会让他丧失信心,内心受伤。要找到他的优点,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你不行”“你不好”父母自以为好心的否定,其实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自卑有机可乘。

久而久之,性格也变得悲观,凡事总是看到消极不好的一面,自信求之不得,成功和优秀自然也与之无缘。

心理学上有个期待效应,要想使一个人发展的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积极的期待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待则让人向坏的方向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真正为孩子好,请一定减少否定和比较,用鼓励和支持助力孩子飞得更高。

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妮科特说: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链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的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身为父母对孩子最多的期待无疑是健康和优秀,但是许多时候,我们错误的作为,总会导致事与愿违。

请一定记得,父母相爱,共同所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

教育统一战线,呈现和谐美好,孩子自然愉快轻松不会少;

减少否定和比较,给孩子积极鼓励,孩子必然自信优秀;

点个赞,愿我们都可以且行且反省,用正确的育儿方式助力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简介:木人,家居小主妈一枚,富书专栏作者,本文首发公众号:爸妈精读(ID:bmnfr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