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农民锄地挖出一宝贝,此人用十两银子买下,如今成为台湾镇馆之宝

时间:2022-01-06 12:16:27来源:米君说史

1843年,陕西岐县一位农民在自家地里挖地时,意外挖出了一件宝贝,从那一天开始,被誉为十大青铜器之首的毛公鼎重新出现在这世上,而伴随着到来的,将是一百多年的抢夺与灾祸。最早先是一位来自西安的古董商人苏亿年注意到了它,并用十两银子将其买下,准备花重金请镖师把它运回时,另一个知道消息的人从中出了坏主意,使得苏亿年只得暂时放弃。不过没过多久,他又想办法,告这个人一个私藏古董的罪名,当然了,前提是在县太爷那里花了大价钱。

官司打得很顺利,毛公鼎又回到了他的手上,并且在1852年运送到北京。当时有一位大收藏家,一眼就看中了这件宝贝,他是陈介祺,当时的翰林院编修。为了收藏这件宝物,他不惜花了自己三年的全部俸禄,终于藏于自己家中,并且日日与之为伴,从不让旁人观瞻。后来陈介祺辞官,回到山东老家时,这口鼎被一并带回,就这样被藏起来50年,那时候陈介祺早已经去世了,陈家自然陷入了没落之中。1902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听说了这件宝贝藏于陈家,霸道地派人来将宝物强行买走。

1911年,此人在半路运动中被人杀死,后来,他的女儿出嫁时,想用这方鼎作为陪嫁,可是一来是太贵重,二来它之前的主人没有善终被认为不吉利,对方竟然不敢接受。后来这方鼎被抵押给了一个俄国人开的银行。1919年,有一位美国人想要把这件宝贝买走,消息一传出,众多中国人都十分气愤,但是又财力不足。幸亏当时的一位收藏大家出手,才使得这口鼎留在国内,没有流失出国门,这个人叫做叶恭绰。为了不被外国人掳走,叶家先把鼎藏在天津老家,后来又转移到上海,之后叶公躲避战乱去了香港,当日本人找到他的侄子,想要逼问毛公鼎的下落时,叶家的人怎么也不肯说出口。

为了不让日本人继续追问,他们想办法做了一口假鼎交差,这样才躲过了这次劫难。之后,叶家败落,实在支撑不下去时,决定把这口鼎卖了。当时一个上海人想要买走,他承诺日后必然捐给国家,这样才把鼎带走,但是后来又落入了戴笠手中。几经流转,1841年,这口鼎与很多其他的宝贝一起被运往台湾,直到今天,它依然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从外观上看,这方鼎造型简单,纹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么除了出自于西周,年代久远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使得它被这么多人视为珍宝,还成为镇馆之宝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鼎上的铭文。在其腹内,共有32行,497个字。在考古界,在考察青铜器上的铭文时,向来有一字值千金的说法,而这些字,足够形成一篇尚文。其中总共分为五段,以“王曰”开头,昭示了其中都是天子的授意。第一段述周朝开国时的盛况,第二段述毛公被宣王委以重任,第三段中说毛公可以宣示王命,第四段是鼓励毛公的言辞,最后是记录宣王赏赐毛公的物品。

周宣王是西周末年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可惜虽然他有心恢复盛世,到毕竟已经处于政权分裂的状态,内部瓦解,外部强压,所以西周还是会走向灭亡。尽管如此,周宣王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段中兴的局面,他大力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毛公就是其中一位。从铭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宣王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臣民的期望,希望通过各阶层的努力,共同扭转局面。这篇铭文的书法艺术也被后来的很多人赞赏,晚清就有很多书法家临摹这篇作品,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爱好者用来学习。

虽然经历了多年流转,幸亏有这么多人齐心保护,才使得这样珍贵的宝贝不至于流失出国门,今天依然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