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深度:“育儿大师”顾佳,揭示三个教育真相,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

时间:2020-09-11 14:16:43来源:IF枕边育儿经

去参加了一次研究生同学的聚会,席间大家聊起育儿话题,自然绕不过最近大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其中童谣扮演的全职妈妈顾佳,实在太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同学毕业后回了上海,大家就问起来:“顾佳这样的妈妈,是角色塑造,还是人间真实?”

那位也在做全职妈妈的上海同学说:“顾佳式的妈妈,在上海绝不是个例,只有更夸张!”

另外一位北京的同学也说:“海淀妈妈听说过吧,表姐外企工作直接辞了回家盯着孩子学习。”

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的编剧很懂育儿,无论是顾佳的人设,还是她在剧中在育儿的“神操作”,都完美的诠释了中国妈妈对育儿的幻想。不错的经济条件,自我修行和带娃两不误,能温柔的对待孩子,尽可能给他最好的条件。但如果只是这样,就太流于表面了,在我看来“顾佳育儿”还解释一些我们没有想过的“育儿真相”,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读一下吧。

父母给孩子最大的投资是什么?

《在不平等的童年》中,作者通过十年的追踪记录,发现出身中产家庭的4个孩子,有3个拿到了常春藤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工人家庭的4个孩子,只有1人在一所小型三线大学就读,其他3人要么高中辍学,要么只有高中毕业。

美国的残酷现实,也让中国的家长们警醒。和他们一起聊天时,一位爸爸说:“在过去,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只要以身作则,给他好地学习环境就可以了!现在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实在太复杂了。家长的眼界、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经济条件都要算在内,这还不包括他们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

有趣的是,在电视剧里,顾佳也有类似的观点。她为许子言安排了马术课、机器人课,高尔夫课等加分项;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甚至不惜贷款买下豪宅,自己也在努力融入“太太圈”。

我们往往容易被她这样的一通操作搞得眼花缭乱,就像我一位朋友说的那样:“顾佳的资源太好了,看得我们这些普通妈妈非常焦虑。”然而,相当大一部分人注意到的都是“顾佳式妈妈”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在孩子身上倾注的时间,才是对孩子真正的投资。

在《不平等的童年》中,作者将这种倾注大量时间的养育方式称为“协作式养育”,顾佳这样的父母,提供的不仅仅是良好物质基础,还包括无微不至的陪伴,对于学业的规划和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

因为不需要为生计奔波,所以有大量时间可以用在孩子身上。比如帮许子言争取高端幼儿园,她并没有一开始就动用自己的人脉,而是积极帮孩子准备入园测试,出现状况后,才用别的方法帮孩子争取到入学的机会。

育儿就是言传身教

很多人都对剧中顾佳为许子言出头的片段印象深刻。但在我看来,最能体现顾佳育儿艺术的则是,当班委会妈妈联合起来,要求患癫痫的孩子退学时,顾佳不但在群里为他发声,还耐心为许子言讲解了癫痫是什么,消除孩子心理的恐惧。并且,顺手建立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要帮助弱势群体,而不是歧视他们的”正确三观。

在育儿中,家长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希望孩子成为比我们更优秀的人。比如我们会逼迫孩子每天学习打卡,但是自己却坚持不下来。比如你希望孩子能平等对待他人,自己却摘不掉有色眼镜。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怎么做,影响多过于如何说,尤其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哥哥五年级时,我要求他暑假时至少每周要读一本书,他忙着和游戏里的伙伴们打怪升级,非常不情愿。

后来我和先生决定,每天晚饭后,都一起讨论他可能会感兴趣的书。他坐在旁边,尴尬得插不上话,没多久,他就自己找来书看了起来。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曾经看过一篇论文,对比了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家庭教育的区别,在美国行为出现偏差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父母疏于管理,没有投入精力。但在中国,研究者惊奇地发现,一些行为出现偏差的孩子,恰恰是因为父母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关心。

剧内剧外,越来越多妈妈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只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结果却往往不够理想。归其原因,大多在于一腔热情,不知道该如何运用。

而编剧赋予顾佳的行为,恰恰说明:教育的最佳状态永远是在关键时期给孩子最需要的。像许子言这样学前阶段的宝宝,最重要不是绝对优秀的教育环境,也不是什么课外辅导班,而是安全感。

因此,无论是木子妈妈带走许子言的恶作剧,还是林有有的威胁,顾佳都用很决绝的态度去面对,转过身来,她则会给孩子绝对的安全感。

三岁之前,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被爱。三岁之后,孩子需要被认同,才能勇敢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本身的性格和禀赋,理解他所处的年龄阶段,给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才是高超的育儿艺术,也是需要我们付出精力和时间,不断学习和观察的。

枕边育儿寄语:

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引发了对中产育儿的新思考,顾佳式育儿绝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力的比拼。更是父母眼界、耐心、认知上的较量。因此,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并不是那些辅导班、网课,而是我们自己。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谢谢】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