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以家人之名》揭开育儿真相:没有不会带孩子的爸爸,只有懒爸爸

时间:2020-08-26 14:16:24来源:呗宁娱乐说

“男人带不好孩子”是一个伪命题

今年火了的电视剧不少,近日播出的《以家人之名》就是其中之一。

这部剧讲述的是三个来自不同家庭、异父异母的孩子,

在同一个屋檐下以家人之名互相关爱、结伴成长的故事。

三兄妹的悲欢离合让观众们笑中带泪,与之有关的话题也频上热搜,

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热潮。

但在这部戏中,被广大观众誉为“全剧最佳”、奠定整部剧温情基调的灵魂人物却不是男女主角,

而是他们的爸爸:李海潮。

李海潮,人到中年,丧妻又丧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暴击,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逼着自己挺过来:

把思念和悲伤藏起来、把这个家撑下去、把最阳光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

只有在一次与凌和平的深夜谈话中,酒后的他才红着眼眶透露出自己对亡妻的思念,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就是为了孩子,也必须挺下去。”

他也确实挺过来了:不光养大了自己的孩子,还帮着带大了子秋和凌霄,成了三个孩子口中的“爸爸”。

李海潮这位爸爸,就像是冬日飘雪时,那池冒着热气的温泉,

让三个受伤的孩子泡在自己的爱中安心长大。

生活再累、压力再大,他也从无怨言:

他一边开着个小面馆,维持日常开销,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和面;

一边还得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一日三餐从不含糊。

在他养育下的三个孩子,虽然各有各的成长伤疤,却活得嘴角有笑,心里有爱,身后有光。

李海潮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影视剧中老母亲含辛茹苦带大孩子们的传统套路,

也打破了这几年频繁出现的“爸爸带娃,鸡飞狗跳”的不靠谱风格。

他在展现自己“爸气十足”的同时,也证明了“男人带不好孩子”是一个伪命题。

爸爸带娃,不是备选项,而是必选项

说起爸爸带娃,袁弘最近就凭借育儿上了热搜。

起因是张歆艺需要离家10天,来完成综艺节目的录制。

但从未和孩子长时间分离过的她,略微感到了一丝焦虑和不安。

为了安抚妻子,袁弘就开始以儿子“四坨”的口吻,

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自己和孩子每一天的相处点滴来让她安心。

结果到最后,10天的育儿笔记加起来竟成了一篇万字长文。

在这万字长文里,他将孩子的吃喝拉撒以及各种生活细节一一记录了下来,

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袁弘那颗隐藏在冷峻爷们外表下的滚烫的老父亲之心。

在感动之余,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袁弘带娃和歆艺带娃的不同之处:

更“狠心”:

孩子醒了以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冲去抱孩子,而是静观其变。

更“烦人”:

会严厉地批评孩子只吃肉不吃菜,也会制定规则,教育孩子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

更“好玩”:

当孩子把饭倒在桌板上直接舔着吃的时候,他没有制止,反而在旁边笑着说孩子“像狗狗一样”。

当张歆艺给了孩子更多爱和包容的时候,袁弘给孩子树立了更多的规则和激发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性。

在这对夫妻身上所以体现的带娃差异性,正是为什么需要父亲参与育儿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回答。

如果说母亲会帮助孩子更好的联系自己和内心,那么父亲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联系自己和世界。

BBC曾用了50年时间跟踪调查了11000名婴儿,拍摄而成了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

里面所揭示的父亲对孩子的意义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出生之前就有了。

当孩子还在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分辨爸爸与妈妈的声音了,而且对爸爸的反应更为强烈。

而在孩子出生后仅仅4个小时,就已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个才是爸爸的声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作用更是妈妈无法替代的。

心理学教授Charlie Lewis的研究表明:

如果爸爸参与了孩子早期教育,那么孩子在语言、独立性方面会更突出。

孩子们会表现得更有自信心和耐心,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感兴趣度以及规则适应度都会更高,

而孩子在学校取得高分的可能性会增加一倍。

无论是男孩女孩,爸爸都对他们一生产生巨大影响。

对男孩来说,爸爸为他树立了“丛林法则”,让他在和父亲的相处中获得自己的性别特质。

而对女孩来说,爸爸的行为会影响女儿未来的择偶观。

时至今日,大多数父母都已经认识到了带孩子必须由夫妻两个人共同完成。

爸爸带娃,不是备选项,而是必选项。

不仅仅是为了家庭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

每一位爸爸都可以成为好爸爸

如果我们仔细回想的话,近年来无论是视频软件,还是综艺娱乐,

都会将爸爸和带娃这两件事有意无意地联系在一起。

爸爸带娃的概念已经得到了认可和普及,而越来越多的爸爸开始育儿。

想要“爸气”十足,通过不断地学习、磨合,每一位爸爸都有成为好爸爸的潜力。

首先,不能当隐形爸爸。

爸爸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是独一无二的。

想让孩子好好地活在明日风卷云涌的社会中,那么今天爸爸们就必须先好好的活在育儿的水深火热中。

无论是每天抽出固定的15-30分钟,还是利用节假日抽出整块时间,陪伴孩子不可或缺。

曾在网上看过一句话是:

“想知道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就看他愿不愿意为你花时间。”

其实这句话放在亲子关系中也同样成立: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必然会去关心孩子的成长。

那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其次,爸爸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妈妈育儿事业的合伙人。

在育儿路上,不是不可以单飞,但任何一方单打独斗都意味着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聪明的爸爸和妈妈是育儿路上“合伙人”的关系,育儿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通常来说,妈妈的带娃方式更为“静态”,而爸爸的带娃方式则更多为“动态”。

所以带娃这件事上,爸爸和妈妈是天生互补的状态。

如果妈妈可能更具天然的亲和力,那么爸爸就可能更具天然的威慑力;

如果妈妈带孩子读绘本,那么爸爸就可以带孩子做游戏;

如果妈妈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那么爸爸可以同时开发孩子的运动天赋。

爸爸妈妈们都知道,在育儿这件事上,分歧在所难免。

但只要是两个独立个体去共同养育孩子,那么这两个独立个体身上就必然有可以互补的特质。

所以爸爸妈妈需要定期召开“合伙人大会”,彼此磨合、共同商量和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平等、理性、互相“撑腰”又彼此缓冲的父母才能营造出健康的生长模式。

“好爸爸要试着去当”

在《以家人之名》中,有一个小插播是李海潮的独白:

“很多爸爸问我如何当一个好爸爸。

好爸爸不是想出来的,而要试着去当。”

在这世上,没有通过努力不会带孩子的好爸爸,只有怠于行动不想带孩子的懒爸爸。

虽然在为人父母这件事上,谁都不是天赋异禀,手到擒来。

但是如果妈妈可以成为好妈妈,那么爸爸也一定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好爸爸。

所以请爸爸对妈妈多一份体谅、支持与疼爱,理解妈妈在育儿路上偶尔出现焦虑;

也请妈妈对爸爸多一份理解、鼓励与尊重,允许爸爸在育儿路上偶尔出现笨拙。

毕竟,我们都在努力啊~

当爸爸和妈妈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时,那么孩子也一定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不仅仅是父母,更是他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最初的窗口。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